分享

武侠电影已经穷途末路?徐克、袁和平作客《功夫史》,谈论动作电影未来

 昵称74650355 2021-04-08



徐皓峰在谈论电影《一代宗师》时也曾说:“西方人要完成自我,往往最终依靠宗教……但中国人的归宿往往是史学,我终于厘清了我自己对历史的脉,理清楚了历史的线索,我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此刻的我。”

《黄飞鸿》中清末鱼龙混杂的街头:清政府的巡捕和洋人士兵、传教士和僧人。

而番茄君之所以喜欢徐克的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徐导的电影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黄飞鸿》系列电影,主人公身处于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的复杂时期。徐克重新塑造了一个内心更加丰富、经过时代洗礼的民族英雄,也在电影中寄托了太多的情怀和理想,而这一版《黄飞鸿》也被很多网友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爱国主义电影。那么徐克小时候看关德兴版《黄飞鸿》又有什么感想呢?他对于现在中国电影普遍趋向娱乐化,不再寄托创作者的理念这一问题又是如何看待呢?

其实最早关德兴版的《黄飞鸿》,武打部分就是最大的看点,一直到九十年代的徐克版《黄飞鸿》,武戏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用武术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电影中的武术蕴含了美学、哲学以及民族精神等诸多丰富内容。那么徐克对于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武术文化又有怎样的认识?

《黄飞鸿》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个有历史情结的中国人,今天番茄君也借机追溯一下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最早的二三十年代的《火烧红莲寺》等片,突出故事的传奇性;四五十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在演绎传奇故事的基础上开始强调侠义;六七十年代在张彻、胡金铨等人的引领下,武侠电影走向成熟;八九十年代武侠电影又发生变革,以徐克为代表的众多电影人,将电影技术发挥达到极致,营造出一系列荧幕奇观;在武侠电影的辉煌看似已走到尽头的时候,新世纪的《卧虎藏龙》又在国际影坛搅得风生水起,并带动了《英雄》、《十面埋伏》等大制作的武侠电影。如今,随着《奇门遁甲》的上映,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武侠热呢?未来,武侠电影乃至动作电影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说完武侠电影的历史,还要说一说上个月刚获得最佳动作指导奖的《绣春刀2》。电影里有一场经典对决:沈炼将郑掌班引入狭小黑暗的库房,使流星锤发挥不出威力。这不仅仅是武功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巧妙利用计谋取胜。其实早在九十年代,袁和导演的电影《咏春》,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构想:八斩刀对阵长枪,严咏春将对手引入茅屋,使其长兵器发挥不出作用。从中也可以一窥动作电影设计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在《绣春刀2》的主要演员中,只有张震有过习武经历,动作电影面临着缺少功夫巨星、武打演员后继无人的问题。袁和平对于这一现状又有什么见解呢?

徐克曾经说过:“什么是好的电影?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后,看了还是会给你感动,这是好电影。”那么如何才能带给观众感动呢?番茄君想,无非是发挥出电影纪录人物感情的作用,将人物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而这更应该是具有浪漫色彩的武侠电影所擅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番茄君相信,中国的武侠电影永远都有市场,并且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