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场上武功到底重不重要?听听罗马的戚继光怎么说

 昵称74650355 2021-04-08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古代战场上武艺(单兵战斗能力)是否重要的讨论,有人表示:中国古代虽然版图越打越大,但和单兵战斗力没有关系,因为古代战争胜负取决于人数多少,后勤保障,科学技术等等,单兵战斗力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所以,中国古代军人的武艺当然很差。

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很明显,古代任何一支无敌的军队,其它方面当然也不会弱,但首先都是单兵战斗力超强的部队,不论是让六国丧胆的秦国虎狼之师,还是满万不可敌的早期八旗兵,还是70人进攻南京杀伤数千的勇悍倭寇,还是被誉为17世纪亚洲最强军队的戚家军,或者几百人就灭亡了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西班牙征服者,都是单兵战斗能力超强的部队包括近代的大英帝国之所以横扫全世界,靠的主要也是单兵战斗力,只不过这时的单兵战斗力已经是操作步枪,火炮,刺刀的能力。

当然,很多人会讲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驳,但是史哥个人认为,相信大部分人也会同意这个观点:对于古代战场打胜仗到底靠什么,“古人比今人明白,古代军人比古代文人明白,古代名将比古代庸将明白。那么,与其自己在家里猜想,何不翻开世界古代名将们留下的记载,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最简单的例子当然是戚继光。史哥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最值得看的(也是近代最受推崇的)兵书有两本,一本是深刻影响日本战国史,在近代西方也备受推崇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是古代君主,元帅的兵书,讲的是战争的战略层面。另一本就是备受曾国藩、李秀成、毛泽东、蒋介石等人崇拜的《纪效新兵》,属于将军要看的兵法,写的是战争的练兵和具体战斗层面,也完全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实践军事教科书。

战国武田信玄的军旗,风林火山,即来自《孙子兵法》

对于戚继光,最早曾被很多无耻的自媒体拿来黑中国武术,后来在史哥的多次诱导下,估计很多人都已经全部或者部分看了《纪效新书》的原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没看过的同学可以温习这一篇。

让战神戚继光给三哥讲讲:我国悠久的冷兵器打架传统艺能

当然,戚继光绝没有说武艺是唯一重要的,但几乎是苦口婆心的唠叨加威逼(练不好打)利诱(练好了赏)让士兵练武。客观来说,戚继光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武艺和纪律这两项。

器械不利,以卒予敌;手无搏杀之方,徒驱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器习利而无号令金鼓以一其心,虽有艺,与徒手同也。三军既熟悉吾令,则当精乎艺。艺与法令当并行而不悖者……(这句话是核心啊)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倭寇厉害,女真厉害,那和中原不一样(秦军,岳家军,戚家军装看不见),中原打战,不靠勇武,靠的是科技,谋略……好,的确,中原自古比较发达,科技,军事战术都比较领先,人数也多,那么是不是武艺就不重要呢?下面我们就看另一外例子:罗马。

没有人可以否认,罗马在当时的欧洲,属于科技发达,组织有力,有钱有粮,战术先进。比中国还中国(而且有意思的一点是,罗马在欧洲,就像古代中原在亚洲,并不算是高大强壮的民族),那么,罗马人打遍地中海无敌手靠的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罗马戚继光是怎么说的。

这是一本在古代西方军事界影响最大的兵法军事书,作者是罗马将领弗格蒂乌斯。这本书的地位有多高,我们可以看一下英文版介绍。

而且本书作者是真正的罗马军团指挥官(当然,他的时代是罗马后期,其军事成就远不及戚继光),他对当时欧洲战场胜负取决于什么的了解,当然不是今天的普通人能比拟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他开宗明义是怎么说的:

在本书中,作者对士兵格斗训练的强调,几乎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一样,已经到了“唠叨”的程度

罗马人为什么打遍地中海无敌手?当然科技发达,保障有力,战术合理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作者非常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还有,战争真的靠人多吗?

非常有意思,作者和戚继光时间差了一千多年,地理上差了小半个地球,但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家,你翻《兵法简述》的时候完全会疑惑:我是不是在看《纪效新书》?

比如这段,关于征兵:

再看看戚继光怎么说的: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动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然无忌者是也……乡野老实之人者,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

利用人形靶进行练武:

《纪效新书》:比枪,先单枪试其手法、步法、身法、进退之法;复二枪对试,真正交锋;复以二十步内立木把一面,高五尺,阔八寸,上分目、喉、心、腰、足五孔,各安一寸木球在内,每一人执枪二十步外,听擂鼓,擎枪作势,飞身向前戳去,孔内圆木悬于枪尖上,如此遍五孔,止。

在罗马军队中,不同武艺的士兵,得到的薪饷和待遇是不同的:

《纪效新书》:一、比较武艺,初试定为上等三则,中等三则,下等三则。再比,仍如原等者,不赏;进一则者,赏银一分;进二则者,赏银二分;超进一等,赏银五分。一次原等,免责;二次原等,打五棍;三次原等,打十棍;五次以上原等不进者,打四十棍,革退。如有不愿打者,每一次追一分,二次追二分,三次追三分,即付武艺考进之人充赏。

不同的战斗岗位要用不同素质的士兵:

《纪效新书》: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苟一概给之,则年近四旬,筋力已成,岂能以圆径二尺之牌、而跪伏委曲、蛇行龟息、以蔽堂堂七尺之躯;伸缩进退出没、以纵横于锋镝耶?若狼筅长牌等,授之以少年健儿,则筋力未成,岂能负大执重,若老成之立于前行,以为三军之领袖翼蔽也哉?

……

次将有杀气、有精神、三十上下、长健好汉四人为长枪手;又长枪之次者二人为短兵。长枪用法多习学,非身手眼俱活者不可用。此器又专主于刺,故选授又贵于精中取精。

次老实有力、能肩负、甘为人下者一人,充为火兵,欲负锅裹之重,性下肯为同类所役。

虽然罗马与明代是完全不同的时空,但有意思的是,最杰出的军事家却完全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他们面对的是相同的军事规律?当然,《兵法简述》的内容比本文中列出的要丰富得多,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原书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