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明喜 | 姥姥门前,唱得不是大戏

 兴和微生活伟 2021-04-08

读了老Q子《姥姥门前唱大戏》这篇文章,感觉姥姥家就在眼前。小时候妈妈领我去姥姥家,好像姥姥家来了大戏,高兴的劲头无法形容。有时候妈妈不想让我去,佯作打我,越佯作打我,我越想去。

想去姥姥家,是多数人的共性。姥姥家吃得好,还是喝的好?姥姥家也是普通人家,吃的喝的都一样。既然一样,不要脸的外甥就要去。外甥不要脸的情与姥姥无私的爱,逼兜是打不回去的'’。

小时候,每一次去姥姥家,看到姥爷不早起。起来也不帮姥姥干活,而是烟锅里放上烟沫和止痛片,坐在那儿,不停地抽起来。姥姥一早起来, 圪拃上 '’ 三寸金莲'’ 的小脚脚,走来走去干着家务。

渐渐长大的我,常向妈妈问起了姥姥家的一些事。

姥姥是童养媳,从小嫁给了姥爷,姥爷凭着才智,慢慢地发展成当地的大户,同时也染上了抽大烟的习惯。姥爷从来不下地干活,田地里的营生,全靠长工们在运转,姥爷指配着每一件事情。姥姥围着锅台转,给长工们烧水做饭,是姥姥每天必须干的营生,累上一天的姥姥,晚上也没个闲空,她那两条 '’ 三寸金莲'’ 的裹脚布,还得自已去洗。

姥爷性格特別好,不管对待家人们,还是长工们,打交道就爱自已吃亏。土改时期,姥姥家划了个中农成份,这也许和老爷的性格有关。姥爷不早起,起来熏上一锅带有止痛片的烟,都是年青时候,抽大烟留下的习惯。

没有拜过师傅的姥爷,42岁那年学会了木匠。木匠这一行,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也有的拜师学艺。别看姥爷是个自学成才的木匠。割门窗,割柜子,砍犁,打耧,割风箱............都是他的拿手艺,凭着这几项技术,李二木匠名传在外。

不起眼的榆木疙瘩,是砍犁的最好材料。姥爷用锛子刨,斧子砍,锯子锯。一张犁就砍成了。装上犁面,铧,套上牲畜,到地里试验,耕起地来深浅正好。

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升火做饭,家家户户离不开风箱。红松,白松是割风箱的最好材料,其次是杨木,柳木。风箱割不好拉起来有卡顿,风律不齐,如老牛喘气。风箱的检验标准是,能打反扣在地上的碗,用力拉风箱,吹起来,这就是好风箱!姥爷割的风箱,名扬乡里。姥爷给割的风箱,至今珍藏在妈妈家,妈妈出嫁时赔的大红柜,六十多年也没有一点裂缝,现在摆放在妈的家里。

姥爷自学成才的木匠手艺,传承给了表哥(李虎)。改革开放后,表哥在小海子公社机械厂,打了二年耧,既充实了自已,也增加了机械厂的经济收入。

与时俱进,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变,传统的技艺慢慢失传.........姥爷的木匠手艺传承了表哥,传承的是工匠精神,值得后人们永远去尊敬。

姥爷心灵手巧,姥姥手巧心灵。金砖配了块玉瓦。姥爷闲时爱看书,姥姥干活还不误说笑话。

小时候的记忆中。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提前去了姥姥家,看姥姥给邻里们打月饼,吃姥姥打的三混糖月饼。姥姥娴熟地烙着月饼,还不误讲故事 : '’ 有个秃舌子(大舌头)去相亲,外父让磨刀,没给舀水,让外父舀水。说,舀点水麻达,舀点水麻达。外父心想,这是句啥话?作谋了半天,噢,是舀点水磨刀'’。我问姥姥 : '’ 相成了没有: '’。姥姥说 : '’ 你个小兔子,大人说个话,你非要插嘴,你想哇,一个秃舌子谁找了'’。姥姥讲的故事很多.........

姥姥的月饼储在瓷罐里,长时间都是湿湿的。姥姥用鸡蛋做的鸡糕,鲜嫩可口。姥姥做个普通饭,也要在碗里炖点葱花油,馏个山芥芥.........姥姥做的饭,我只能用一个字形容,'’ 香 '’。鸡糕只吃过一次。那年回家,让妈做姥姥的鸡糕。妈说 : '’不会做, 那时候鸡蛋都卖了,吃不起,姥姥是给你吃个稀罕'’ 。我说 : '’ 姥姥做鸡糕的手艺,到你这失传了'’ 。

姥爷爱看书,枕头边常放着巜隋唐演义》《水浒传》两本书,那时的书,书里面大部分是大写字,念小学的我读不通,姥爷细心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

我上初一的时候,过大礼拜,正好姥爷来了。姥爷看了我的作业后。夸奖我,说我字写得好,他说 : '’ 你给姥爷亲自写几行字,让姥爷看看 '’。他左端右详,说 : '’ 要好好学习,定能考个大学'’ 。姥爷鼓励着我。可是,我辜负了姥爷对我的希望,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最终没有实现。

姥爷姥姥的勤劳善良是千百万个家庭的缩影,他(她)们的持家风范,良好的家教,影响着许多人。他(她)们的一生是平凡的,他(她)们的正能量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图片来源:老事旧人、网络

投稿微信:nmrwsd


闫明喜


【作者简介】 闫明喜,名宏发商贸15547386138,商都县小海子镇宋家村人。初中毕业,毕业于小海子公社中学,爱好文学,闲时写点不成文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