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竺元平 | 灵感是写作的源泉

 兴和微生活伟 2021-04-08

爱好写作的人往往提到灵感。下面根据我对灵感的理解与体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灵感是指对爱好写作的人讲的。如果对一个不爱好写作的人谈灵感,那是讲不通的,或者说他对灵感是没有体验的。不喜欢写作的人,一般情况下,对任何事都不擅长做记录,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笔的机会很少,对某些重要的事情,自信地依靠自己的大脑来记忆,却不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最终,会因为事情的复杂及时间的拖延而忘记了其中重要的内容;相反,有记录习惯的人,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在案,任凭时间的考验,只要翻开当年的记载,即刻还原了现场,一切都明明白白,既方便了生活,又使自己的大脑得到了放飞与休息,有记事习惯的人往往又是爱好写作的人。

其次,对于笔耕不辍不的人来讲,灵感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当写作处于冥思苦想之中,灵感就如晴朗夜空中的流星,从你眼前划过,虽然是昙花一现,却给你的下文注入了活力,思想的闸门奔流不息,文字就像汩汩的泉水顷泻而来,顿时语言变得神采飞扬,你的情感会充分激荡,笔下的文字会奏出美妙的乐章。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灵感都有可能到来。只要你神情专一,正为写作而苦苦思索,灵感就在周围萦绕,而且夜深人静时更容易产生灵感。环境越安静灵感越容易产生,在人声嘈杂或者锣鼓喧天的环境下,产生灵感的几率非常小,特别是噪声环境几乎不会产生灵感,在舒缓轻柔的音乐陪伴下,也有可能产生灵感。当然灵感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的多方面因素。

总之一句话,当写作者处于安静的写作情景当中时,大脑的神经极度兴奋,最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

夜深人静,当你刚放下笔正要躺下休息,灵感往往也会产生,这时必须马上振作起来,重新进入创作情景,否则到了天亮,灵感的踪影便会消失的干干净净,无论你怎么回忆昨晚发生的事,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种效果。

灵感有时常常出现在睡梦中。白天,写作者创作时,对一个情节或人物产生困惑写不下去时,往往在睡梦中恍惚产生了一种与白天极为相似的画面,语言就像流水一样出现在眼前,这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马上将之记录下来,效果非常神奇,产生灵感创作出的语言,过后竟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由自己写出来的。

当然灵感的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当对写作追求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灵感,而且对写作追求的越高,灵感产生的几率会越大。对于一般的初学写作者,灵感产生的机会会少了许多,或者不会产生灵感。千万不要认为写文章是完全靠灵感来完成的,那只能是异想天开。

灵感往往出现在事业成功的边缘。当成功的目标忽闪忽现时,很快就能产生神奇的灵感,在智慧和灵感的共同作用下,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当作者对创作有了欲望,大脑中对创作构思有了一定轮廓,从选材(列举),布局(层次),再到语言表达(艺术处理),然后按构思计划下笔书写,写作的框架有了,用语言表达时,就讲究灵感的产生,一旦有了灵感,一篇两三千字的小短文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总会一气呵成。

接下来开始修改,逐词,逐句,逐段进行推敲,联系上下文梳理脉络,合乎逻辑,层次上要清晰,列举事实要有代表性,说服力,思想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标题自然也就出现了,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以上只是肤浅地谈了一些灵感在写作中的作用,仅代表个人观点,决不是讲写作的讲义,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后加以评论或提出不同意见。

投稿微信:nmrwsd



竺元平


【作者简介】竺元平,生于1964年2月,1984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喜欢阅读,擅写回忆性的散文,常作历史性的探索,热爱生活,向往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