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书法练习宝典之行书间架四十九式第八课

 80后技术员 2021-04-08

第三十六式.不拘常规

行书求变、求新,即古人所云的“不主故常,时出新致”。同中求异、千姿百态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王羲之写的“外”、“水”“身”等字,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外”字左收右放,顾盼呼应,而最后一点竞出人意料之大,其力无穷,极富韵味。“是”字上小下大,上紧下松,特别是撇捺用夸张手法,连写且用笔重,形成强烈的对比。

米芾的字形态变化更多,字形不落俗套,不程式化,是长处。


第三十七式.一仰一俯

笔画有俯笔、仰笔之分。横画俯仰较多,然点撇、捺、挑亦皆有俯仰。仰笔用以承上,而俯笔用以启下。仰笔多,常有挺拔向上之感;俯笔多,则有沉静敦厚之感。

 “毕”字中间两竖短且相向,而两短横成一仰一俯。“而”字上:面横画用仰笔,下面横折钩用俯笔。“殊”字右边上方短撇用仰笔,反捺画则用俯笔。


第三十八式.蓄势待发

豪放纵逸给人以裙带飘逸、步履轻快的动感,沉着蓄势则给人以整体敦厚的静态美。“九”字的弯头撇,其目的在于蓄势,以达到线条的力感。“崇”字的长竖笔用笔沉着含蓄,富有力感。

书法中的中和之美,还体现在运笔的含蓄、讲究意蕴上,做到“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如“山”字中竖的弯头与两边的相向关系。“文”字用浓重、沉厚蓄势的点、横、撇、捺画结束《兰亭集序》之全文,仿佛是琵琶的裂帛之声,把人从沉思中惊醒。


第三十九式.巧妙对比

书法中的对比很重要,从字与字、点画与点画间的对比能得出书法变化的巧妙之处。

“春”字头的下两横画间距小,与“日”的疏松形成对比,同时也给人以上紧下松的节奏感,这也使本来平正的字有了变化。粗细对比强烈。也可产生变化之感。如“群”字上粗下细,轻一重,生动有趣。“左”字横短撇长,与“右”字正好相反。


第四十式.匀称之美

结构中笔画大小、长短、粗细、正斜、伸曲等变化强烈是书法的一条法则,但也须讲究匀称的原理。

“管”字应在“竹”字头之中间写下宝盖的一点,这一点作为整个字的中心线;“竹”字头写得长些,使上下匀称。由此,可得出结字一条法则:在一个不宜上紧下松或左紧右松的字中,不能违反均匀的原则。

笔画少的部分粗重,反之则轻细,以达匀称,见“畅”、“初”等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