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修养无捷径——《论语》悟读【20】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题记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之第二篇第四章。。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志于学习(学道),三十岁能立身处世(有自己的处世准则),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乐知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天人合一)却又不超出规矩。”

【悟读】

芸芸众生,大抵分三类:其一,先知先觉;其二,后知后觉;其三,不知不觉。

虽然与古代希腊三贤大约同时,孔子并非先知先觉。他十五而至于学,十年一个台阶。他的成长阅历告诉我们,人生修养无捷径,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三十而立,具体而言,指的是立身、立业、立家。立身即提升自己的品格和修养,自立自强;立业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立家则是建立自己的家庭。

三十五岁那年,孔子第一次拜会老子,侃侃而谈。老子说了三点:第一,君子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蓬累而行。第二,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第三,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和淫志,是皆无意于子身。从此,孔子明白人生还需做减法。


人到四十,历经了挫折、彷徨和振奋,是沉思和醒悟。对于社会和人生及自身,都应有一定的理解。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上天的命令。曾国藩在《挺经》多次强调: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不可知者,于天,命也。一个人的成功,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君子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明白了这一道理,人生或更通达,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


六十耳顺,无论听到什么语言,遇到什么坎坷,都能做到不偏激。凡事冷静,顺应规律;宠辱不惊,悟彻人生;看透生命,淡泊名利。

七十从心所欲,即顺从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从不逾矩。"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人说夕阳近黄昏,我赞夕阳无限美。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的传奇,关键如何把控自己的人生。我们都不可能是先知,那就努力后觉。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知勤知勉,以期永进。

即便是野百合,没有华丽的土壤,也要骄傲的绽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