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己求和且中庸——《论语》悟读【32】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不倚不偏,坚守本心诚克己;

中规中矩,秉持高节谨求和。

《论语》第二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中庸的两端,指“过”与“不及”),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悟读】

有人把“异端”理解为圣人之道正统观念之外的杂学,即旁门左道。如辜鸿铭先生,就把异端明确理解为类似于老庄哲学。据此,把这句话的解读有二:其一,攻击异端,危害太大;其二,攻击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折射了儒家的宽容精神,求同存异,不排斥异己。

“异”的本义是分开,引申为差别、不同。“端”指事物的一头或一方。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特点,正反上下左右和阴阳等等。“异端”指的是事物两端中的任何另一端。“攻”的本义,一作“治”,即攻治、研究和致力;二作“伐”,即攻伐攻击和批判。本章应该是后者的意思。

庞朴《论孔子的思想中心》中说,“君子”以“中庸”为原则,“小人”则反中庸,折衷主义。“中庸”通过“和”来“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反中庸”,则是通过“同”来得其所中。中庸是有原则的,反中庸是无原则的。

钱穆先生对本章的解读是:“可见本章异端,义别有指,此盖孔子教人为学,不当专向一偏,戒人勿专在对反之两端坚执其一也。”

本章重点阐述的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主张执两端而用其中。为人处世也好,研究学问也罢,都须博施广采,兼收并蓄,容纳两端,方可辨识明理,避免偏执一端和刚愎自用

中庸者,不是不左不右,而是恰到好处。

中庸”是儒家强调的道德行为之最高标准,以“至诚”为人生之最高境界,辅之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识方法。

道本中庸,看似通俗,其实高深。慨言之有三:

其一,第一原则是正。中则正,正则中。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一如开车,左则右之,右则左之;快则慢之,慢则快之。

其二,不走极端,不唱高调。即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不失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上不忧天,下不怨人。

 其三,“中”字兼含两层含义,一是一种平衡状态,二是一种向善的目的性。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是谓中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