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知章的《咏柳》是天花板,曾巩的《咏柳》更写实

 江山携手 2021-04-08
在咏柳的作品当中,贺知章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天花板,但是就写实来说,我倒是觉得曾巩的更有味道,因为他的《咏柳》不是一种夸赞,而是一种写实。
一、意境方面,曾巩的《咏柳》更多的是写实,而不是一味地歌颂。
柳树在历代的作品当中,都是歌颂着,并且都写得都挺美,但是却并没有完全的贴近现实,那些诗人看到的都是细细的垂柳,而真实的柳条儿,却不是那样的。
像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可以说是柳树的天花板了,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只有嫩嫩的垂柳,才是细细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而这种景象,也只有作为景点柳才有,搁哪个大柳树,你只会看到了默绿近乎发黑的叶子,我在学诗的时候,校园里有棵大柳树,因为诗不对实物,我甚至怀疑老师骗我。
反观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其它的不说,乱乱的枝条,柳芽不绿,是黄色的,没有“绿丝绦”的美仑美奂,但是更为真实。垂柳的意境是很好没错,但是柳树在抽新芽的时候,真的并没有乖乖的“垂”着,特别是不见水的柳树,完全就不垂——柳树并不只有垂柳这一个品种。
二、曾巩的《咏柳》是发芽时期,写实了后面柳絮期有多讨嫌。
曾巩所说的“飞花蒙日月”的东西是柳絮,有很多诗人对它也同样是赞扬的,但是在我们现实社会当中,真的那么爱柳絮吗?并不是!
在每年,有着太多关于柳絮过敏的新闻,在报道当中,也有部分人对柳絮挺为排斥,垂柳的风景独好,但是不代表柳絮这玩意是可爱的,有很多人对柳树的认知都来自各种文艺作品,并且赏柳也只会在垂柳时期去看,因此很多人对柳树的印象都是很美好的,在现在我们知道柳絮过敏的情况,表明着这种美景,并不是适合任何人(下图不是下雪,是树絮飘飞)。
三、其它诗人写柳,都写它的美,而曾巩,则是写了它的全部。
我们很多人一听说柳树,都会想着“万条垂下绿丝绦”或是柳絮飘飘,而在其它状态的柳树,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过的。曾巩的这篇,就有说到它的清霜降后、柳叶飘零(冬天的柳树)。
在此不说跟写语文题一样的“借诗讽人”,而单看整诗来说,曾巩的这一篇,我觉得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写柳诗作。短短的几句诗,就能够把柳树从抽芽、垂柳、开花(柳絮)、落叶的状态全写了出来,概括得非常全面。
因此,虽然曾巩的这首《咏柳》,并不是教科书上面人人称颂的那个,但是我觉得有它的出彩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