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系方剂(12)小发汗法

 草木帮 2021-04-08

为了方便对比,把桂枝汤、麻黄汤放在前面: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麻黄汤

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1.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方是由桂枝汤三分之一量加麻黄汤三分之一量的合方。

用于用桂枝汤力道不足,用麻黄汤又会太过的情况。

人有发热发冷的情况,不严重,食欲正常,小便正常,代表体内没有病,只是还有一些表邪,是可以自愈的。

但是正气却始终差那么一口气把邪气完全赶出去,邪气在表,在皮肤的地方就会有瘙痒,或者每天莫名其妙发热几次。

这种情况就用本方桂枝汤定位一下皮肤位置,再加点麻黄汤发一发寒气就好。

有时候觉得开方就像做菜放调味料一样,严格按照教程做,时间长了,有自己的手感,做什么菜味道都不会太差,这也许就是中药一开始叫“汤剂”的原因,好像做汤一样。

临床应用:

皮肤瘙痒、感冒。

2.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仍然有营卫的邪气没有发出来,不严重,可能一天发热两次,就差临门一脚,但是不能把邪气踢出去。比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一天发两三次又轻一点,而且已经是出了大汗之后。

所以用桂枝汤原剂量十二分之五加麻黄汤原剂量的九分之二来发汗,桂枝汤的比例又重了些,发汗强度减低了。

共同点:

3.桂枝二越婢一汤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