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炮里街道杨魏村

 在长安 2021-04-09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杨魏村的名字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拨乱反正时,因杨家、魏家两村房连脊,地连畔,又都较小,当时600多人,所以就合为一个村。杨家为一组,魏家为二组。全村现有2个村民小组,176户,710多人,耕地880亩,其中坡地80多亩。

白鹿原上下方圆百里,老人都知道个“三乖堂”即韩家乖堂、杨家乖堂和魏家乖堂。“乖”是“观”的谐音,或者是把“观”用土话念走音了。乖(观)堂的由来大概是三个自然村在清末合建了个观音堂(庙),三个村的子民受庙中观音菩萨的庇护保佑而取名,韩、杨、魏当然是三个村的主要姓氏。

观音堂庙址位于三村之间的“庙沟”北首,白鹿原南塬边,远光小学的旧址,现在的炮里街道中心幼儿园园址。

观音庙有三间大殿,望北向南。正殿是观音菩萨塑像。西殿是送子菩萨塑像,两侧边台上全是童男童女塑像及五寸大小的泥娃娃。不能生育的媳妇由婆婆领着上香点烛,祈求许愿,并偷回一个泥娃娃,揣在儿媳妇怀中抱回家。若来年生了孩子,领着儿媳妇还愿,上香烛点鞭炮,给送子娘娘搭红,多少给主持塞点烛火钱。东殿是药王塑像,长着六只手臂,亦称“马王爷”。大殿下首是东西禅房,共六间,禅房是主持、道士会客、诵经、生活起居之处。“文化大革命”

期间,破毁所有神像。

新中国成立后此庙曾有私塾,韩明初老先生执教多年。1952年开办观音堂初小。1960年改为远光小学,因为韩、杨、魏三村这时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取名远光大队而改名。2000年改为“东芝希望小学”。现为炮里街道中心幼儿园,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3205平方米,可容纳300多名幼儿。

新中国成立前村中穷人很多,还有几户讨饭户,赵狗娃和他妈讨了一辈子饭,川塬上下有名。茅草房比比皆是,最有名的是魏家草棚老汉。老两口住着不到十平方米的草房,手能摸到屋檐,进门三尺坑,阴暗潮湿,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真是实现了40多年前一位驻村干部说的“梦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花果满村香,走路苹果碰了头”。

西周时鲍伯公封地于此,又叫鲍里。北宋太祖年间,因造土炮,鲍里始谐音为炮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为陨庄里,后仍沿用炮里。

炮里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南,白鹿塬上。东与蓝田县相邻,南接鸣犊街道、魏寨街道,西、北与灞桥区狄寨街道相望,总面积2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炮里街道下辖9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