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越来越难做自己

 氧气是个地铁 2021-04-09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一旦将话题开放化,那么所有概念都会变得宏观,就像本文的标题。什么时候最容易做自己呢?按照“自己”相对本质的含义,应该是小时候。这跟意识有关,童年认知范围有限,会弱化需求,被限制想象力,对自己上限评估明显,因此非常容易做自己,据说连愁都要写新诗这样的大工程才能激活。时间也变得非常慢,连客观事实都能修改,更何况本身就绑定主观的思维呢?当然,思维也可能被利用,俗称洗脑,那样是另一个话题,不妨碍结论。总之,小时候做自己就比较容易。
成长会赋予当事人独立,无论金钱还是意识,可以掌控的资源明显增加。但思维的膨胀会促使个体提升欲望和需求,那样“自己”的定位范围就开始变得越来越脱离现实了。一方面,探索未知是人类从老祖宗时代就写入基因的特权,永远有积极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假设大于现实的同时,现实总是大于假设。假设领先的地方在于认知属性,而现实永远至上理由是我们只能接触到这个版本的人生。
在走世俗任务流程时,人开始越来越难做自己。这里的“自己”就没有固定定义了,唯一确定的是,任何解读都不会完美。永远不存在真正的自己,人类是有界限的,但冠以“我们”后势必就要使用心理科学或者“唯心主义”来形容了。我此前有过探讨:人是由一系列大背景、经历、意外、交际圈和天赋构成的。有个大胆假设就是,当任何人跟随便哪个大人物按照意识从起源互换身份的话,那两者看起来跟现实没有任何区别。于是,“我们”可以确定为完成第一层构思后,也能当成被迫改造下的最新动态。
人越来越难做自己是因为每一种模式都会被打扰。想要按照内心想法会被长辈和有限范围交际圈舆论所干涉,可能就被迫放弃反抗,更严重的当然是现实的一票否决了,这才致命。现实是最好的励志,没有结果的努力太容易毁灭世界观。想要老实接受所谓命运安排同样难搞,以非常卑微的形象变成生活和工作的奴隶,为非常肤浅的目标扮演随机可代入角色,关键在于这或许还不算成功。
“自己”的版本有很多,任何一个都是很难做好的。连个体都无法完全区分,旁观者更是容易混淆。但其他任何人(包括看待别人时的我们)没理由认真对待,只会根据各种效应来下结论,这样趋势下的形象太脱轨,会加深“人越来越难最自己”的程度。
还是有捷径的,比如有钱。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社会的基本资源都指向金钱,金钱也能转化成为很多主观体验,安全感等。如果不是先天领福利,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比较漫长且烧脑,还引出本文主题“人越来越难做自己”。现实对我们的要求大部分跟钱有关,而想要尽量摆脱“人越来越难做自己”,永远都要“人越来越难做自己”。当然,做自己的理论非常复杂,没有任何公式能简单代入。毕竟宏观命题是脱离具体人事物运行的产物,要做好解答,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