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5033】

 karlinms 2021-04-09

上卷 第五十回 第三十三节:

原文】

黛玉也有了一个,念道:

騄駬ěr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探春也有了一个,方欲念时,宝琴走来,笑道:“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也来挑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一看?”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端木持易见解】

1

这个字谜比较通说的谜底是走马灯。理由是谜面第一句中“騄駬”,就是古之千里马名,相传为周穆王西游昆仑时,所驾八骏之一。《淮南子·人间训》曰:“骐骥騄駬,天下之疾马也。”“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说的是一匹好马,不需要主人的绳索鞭策,自可以狰狞之势,驰过城市,越过沟壑。“鳌背三山”,海上三座高耸入云的仙山,相传由十五只大鳌相驮,故名。这里指代天下的名山。“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主人一指,好马如风云一般飞腾而动。于是,在天下的名山上留下自己的美名。走马灯上所画骏马,确实不需要缰绳,灯体一转,画上骏马也自然有那么一点奔腾的模样。“鳌背三山”,此处也可以解释为灯会上扎成的灯山,又称螯山。

往上有很多各种形形色色的答案,比如自鸣钟,骆驼,蟋蟀,心说,石头说,笔架说,毛笔说,毛驴说等等,都能自圆其说。

那我还有什么说的呢?我觉得,咱们从湘云那首字谜可以发现,这个字谜,也不是表面那个好猜的。湘云那个字谜,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最后说是猴儿。大家都笑了。为啥都笑了呢?贴切,有趣。我看以上那些解读,好倒是好,各有各的理由,但是好像都无趣,笑不出来。所以,我不能说不对,毕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总觉得不满意。

我认为是什么呢?

乌龟。

为什么说是乌龟呢?

且听我细说:

《史记·龟策传》中。说,将神龟分为八种。每一种都有一个名称。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由于第八种成为王龟,有好事者称其为王八,而后久而久之就成了乌龟的俗称。你看,乌龟是王的龟,这一点和《穆天子传》中说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是不是一一对应?第八个王龟和绿耳,难道不是同样的意义吗?

且,乌龟王八为什么和绿色关联起来了呢?古代妓院中负责打杂或者驮妓女出台的小工便因为乌龟驮石碑被形象的称作“龟奴”。妓女的晚年,颜退色衰无人问津,没有人赎她从良,只好下嫁给"龟奴"。由于龟奴的妻子以前都从事妓女的工作,被认为是不贞洁的。所以,后来“龟”就被引申为妻子与人有染的代表。而这被中国人称为戴绿帽子。至元明时,政府部门更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绿头巾。从此以后,就用戴绿头巾、绿帽子等来讥讽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

实际上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诏规定:教坊司乐艺着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同时还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所以,绿耳可以代指乌龟王八,龟奴,天下的好奴才真的是不用绑绳子,就能驰城逐堑势狰狞”,对不对?

既然是龟奴,鬼奴,主人指示以后,让它干什么呢?背石头。

为什么有这个典故呢?这不得不说龙的第八个儿子,叫霸下。

霸下,又名赑,形似龟,是老,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霸下”这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有意思?欺负下人,难道不是霸下吗?

那么,作者这里通过绿耳,即绿儿,就是大清王朝的人,是什么呢?鬼奴,龟奴,王八,忘八端,欺凌下民,无恶不作。谁让他们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呢?自然是那个可恶的主人,龙了。

所以,乌龟这个老王八,鬼奴,忘八端,太可恶了。

我觉得这个巧妙的讽刺,非常符合黛玉的性格。

“风雷”卦,是一个“益卦”,该卦的核心思想就是“损上益下,其道大光”,这比较符合作者思想。

作者为什么骂乌龟呢?因为它霸下。使作者变成什么呢?无归的忘八端。他们逼迫人们做奴隶,而不能保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做人的根本。

所以,绿儿实在可恨。这些乌龟王八的子子孙孙,怎么绑缚呢?真应该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把它们彻底给镇在下面。再也不能腾飞,再也不能胡作非为,再也不能霸下。你们说,好不好,对不对呢?

2

传说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山,常随波涛浮动。天帝命十五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

龙伯国有一个人由于出门要经过这五座山,觉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这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北极的大海里了。

这个故事写在《列子·汤问》中,原文是: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常随波潮上下往还,上面所居住的都是神仙,天帝命北极神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趋走)……于是贷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巨鳌载负着神仙居住的大山,而龙伯国的大人却能把六鳌一下子钓起。后遂用用“鳌山、鳌岭”等指神仙、非凡人物所居所处之地;“龙伯钓鳌、钓鳌、鳌钓”等比喻非凡事业;用“鳌戴、巨鳌载山”等形容担荷重大;用“钓鳌客、钓鳌人”等胸襟豪放、抱负远大的人物。

李白曾经拜访宰相,送上名片,名片上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后来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

李白回答说:“以风流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钓。”

宰相又问:“何物为饵?”

李白继答之:“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

宰相听了,“悚然”无语。

所以同学们,不管是天上飞的龙的儿子“霸下之流”,还是水里载负着神仙的“走狗巨鳌”,霸下的就把它们用顶天立地巨石镇压,挡住龙伯出门,挡住历史发展的神山,那就给他钓走。两座大山被龙伯给搞走了,三座大山被教员带队推翻了。不过,天下好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社会只要还发展,沧海桑田,山河剧变,总还会有新的大山飘出来,大家要知道,没什么好怕的。大禹,愚公、龙伯,教员,都是咱们的好榜样,干它就完了。

最后送上一首陆游的诗,《泛三江海浦》

鳌负三山碧海秋,龙骧万斛放翁游。

少舒我辈胸中气,一扫群儿分外愁。

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

悠然高咏平生事,龌龊宁能老故丘

诗的大意就是,管他什么神山五岳大海波涛,我陆游随便走。胸中气要抒发,群儿你们莫忧愁,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一句话,干他娘的,干成了,“悠然高咏平生事”,否则呢?最后一句说得好:宁能龌龊等死乎?

诸位细思量,第五十回,分段解读,告一段落。再有一总论,第五十回,咱们就算解读完了。

光阴似箭,逝者如斯,然则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那些丢掉的时间,失去的岁月,和振奋起来的人心比起来,又他娘的算得了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