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中外】灵魂的品级

 老沔城人 2021-04-09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灵魂的品级

作者:茶  九


    五千多年前的一天,这一天,晴空万里。

    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华阳游玩。

    只见她鬓角戴着鲜花,一会追逐着翩翩起舞的飞蝶,一会好奇地看着停驻在叶子上的蜻蜓,这个娇艳无比的少女就是有蟜氏部落首领的女儿。

    少女正玩得兴起,突然看见天空中飞来一只灵鸟,身上竟有七种颜色,这个大鸟马上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开始追逐这只神奇的鸟儿。

    此时,天空异变,一阵大风刮起,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而那只灵鸟已经消失不见。

    这雨也是奇怪,来势凶猛,消失得更快,不一会,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横过天宇,紫气和祥云环绕在姜水上空。

    就在此时,河水之中腾飞出一条神龙,它绕着少女飞了一圈,就穿过云层,不见了踪迹,云气彻底消散,天地间又重回了光明和温暖。

    少女回到家中,不久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十个月后,她顺利产下一子。

    谁也没想到,日后由这个孩子建立的文明传承了五千年,甚至至今他还活在14亿中国人的血液里。

    这个孩子,就是幼时的炎帝。

    关于他的出生,春秋时的《国语·晋语四》有明确记述: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从此,文明的种子遍地开花,如同满天星斗,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诞生和崛起。

    一

    自炎帝诞生后,他的族人就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出生那天,诞生地周围就凭空生成了九个泉眼,汩汩地冒着清澈的泉水。

    人们发现,这几个泉眼的水异常甘甜,并且属于共同的源流,彼此之间紧密相连。

    更让人惊奇的事情还在后面。

    炎帝出生三天就会说话,丝毫看不出来还是个婴儿,他思维清楚,口齿伶俐,镇定自若。

    五天后,他竟能下地行走,人们常会张着嘴,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他在鲜花和青草地上追逐着鸟儿,或与蝴蝶共舞,玩得不亦乐乎。

    七天后,他长全了牙齿,可以和成人一样有力地撕咬肉食。

    不仅身体机能进化得让人难以想象,智慧更是超群。

    那时流行的还是“钻木取火”,炎帝从小就善用火,和其他族人相比,他总是比别人更快地得到火种。


炎  帝

    在原始社会初期,初民对火的了解几乎是贫瘠的。

    对于因为雷击、火山爆发等多种自然原因而产生的天然火,让他们内心充满恐惧。

    但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原始人民们逐渐认识到火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火种的保存,甚至关系到整个氏族的生存。

    因此,那时候他们会选出专门看护火种的人,这个护火者大抵就是火师的最初雏形。而炎帝那时候被选作火师,保护火种。

    火师,也是先秦两汉后文献中提及炎帝身份出现最多的一个称呼。

    后来,族人们越加钦佩他,更是认定炎帝就是苍天赐予他们的天下圣主,最终推举他为部落首领。

    除了火师火神的形象外,后世资料有尊崇他为雨神,也有认为他是一位有仁德的农神。

    但时至今日,炎帝是什么神,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承密码。

    二

    炎帝带领着族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在炎帝部落逐渐壮大的同时,在姬水附近兴起了一个新的部落,有熊氏,他们的领袖就是我们熟悉的“黄帝”。

    轩辕部迅猛扩张,根据《史记》的记载,黄帝部族崛起时,炎帝神农氏开始衰落。

    有限的土地上,难免会发生矛盾,为了抢占粮食和生存空间,炎帝率先对两个小部落发起战争。

    有史料记载,炎帝讨伐的原因很简单,斧燧氏不愿把东西供给自己。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场战争起因的描述更加直接:“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炎帝以武力胁迫纳贡,引起诸多部落的不满,很多拿不出贡品的部落,担心遭受炎帝的攻伐,便来投靠黄帝,炎黄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触即发。

    炎黄大战,最终在阪泉爆发,双方部落大战了三场,阪泉之战最终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

    不过,炎黄两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境内,有一座山叫“具茨山”,据传,炎黄大战后,二人登上山顶,在那里握手言和。


    而这一年,中华大地风调雨顺,田地里竟然长出了很多双穗的谷粟,人们就把神奇的双穗谷叫做“炎黄和睦草”。

    中华民族至此有了最初的雏形,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炎黄子孙”。

    此后五千年中,先战后和、因和而融的故事,不断在中国历史中上演。

    无论是民族纷争,还是朝代更迭,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在包容兼蓄的精神中发展传承。

    这种精神,一直不曾间断。

    三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一年的寒潮来得特别早,随着冰雪的覆盖,炎帝的族人已经很久没有围猎到鸟兽了。

    炎帝看着忍受饥饿的族人,看着南飞的大雁,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何不像大雁一样,去有食物的地方居住呢?

    于是,他决定带着族人迁徙到温暖而湿润的南方去。

    就在他们迁徙的途中,从远方飞来一只红色的大鸟,身上披着五颜六色的霞光,嘴里衔着一串九穗的种子。

    神鸟在炎帝头上飞了三圈,就松开嘴,将种子洒在炎帝周围,之后长鸣九声,就向着东方飞去,不见踪迹。

    炎帝捡起一粒种子,将它放在嘴里咀嚼,品尝着种子清香的味道,突然,他脑袋里灵光一现,领悟到,应该把它们都种在地里啊!

    这样等它们成熟的时候收割,不就不愁族人们没有食物了吗?

    此时,炎帝大喜,连让族人把种子拾起来保存好,带到南方的居住地。

    神鸟洒下的种子,被人们称为“稷”。

    炎帝尝遍了千万种草粒,最后选定了黍、麦、菽这三种最为优质的农作物。

    而后,在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羊头山,炎帝开辟了自己的“试验田”。

    炎帝因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播种、耕耘、收获样样精通,于是有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农神”的美誉。

    其实,炎帝的“农神”之称是假借他者之名所得的。

    古文献中记载的“三皇”之一基本都是神农氏,从没有称呼炎帝一说。

    神农、炎帝为两个氏族,且神农所处时代应早于炎帝时代。后世因为一些原因,逐渐将二者附会在一起,直到后来认为神农、炎帝为一人。

    因此有了我们熟知的炎帝神农氏。

    在中国几乎所有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史前遗址中,考古学家都找到了耒耜、石铲、石刀等农耕工具。

    相传这些工具由炎帝发明的。

    炎帝靠着这些先进的农耕工具带领着他的子民们由渔猎时代进入到精耕细作的农耕时代,这是历史重大的发展。

    除去饥饿,疾病也是当时人民恐惧的源头,面对病魔的侵袭,人们往往束手无策。

    为了解除病痛,炎帝深入山野,每遇到一种没见过的草木,就细心品尝,了解它的脾性,根据草木不同的药性来救治被疾病折磨的人们。

    有些草药是有毒性的,炎帝吃下后经常出现起疙瘩,皮肤红肿甚至呼吸困难的中毒症状。

    每次中毒后,他都能神奇地在附近找到解毒的草药,有如天助。

    解毒后,炎帝都会认真记下毒草和解毒草药的形状、颜色、生长特性等,以便让人们避免中毒并在中毒后能得到有效治疗。


炎帝尝百草

    《史记·三皇本纪》中就有:“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

    由炎帝开始,人们对草木的药性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探索。

    也是从这时开始,远古的先民才透过炎帝的眼睛,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广袤。

    四

    有一天,炎帝在树林里发现了一种植物,它开着淡黄色的小花,看着并不起眼。

    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它的药性,炎帝便摘了它的一片叶子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它竟然是含有剧毒的“断肠草”。

    而此时,命运之神却没有眷顾他,附近没有解毒的草药。

    返程途中,炎帝的肚子疼痛难忍,到达一处地方时,已不能骑马,只能让人抬着,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村子叫做“换马村”。

    而与换马村相邻的村子叫“北营村”,当时炎帝病情加重,百姓呼唤他时,他已无力回答,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叫不应”,后来这个村的村名逐渐演变为“北营村”。

    炎帝最终在一片坡地上去世,于是有了后来的“卧龙湾”。


炎帝像

    炎帝去世后,人们十分怀念他,修建了许多寺庙。

    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块明确写有“炎帝陵”三个字的古陵碑,就被保存在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的五谷庙内,镶嵌在东厢房的后墙上。

    石碑的后面有一个甬道,可以直通一处墓穴,史书中记载的炎帝陵,就坐落在这里,陵内有盏万年灯,常年不熄。

    在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可谓百里百庙,至今仍能看到三十四所其内有大量颂扬炎帝丰功伟绩的石碑。

    这里的村民历代都信奉炎帝,无论是祈雨求子,还是打官司,都要到炎帝庙里焚香祷告。

    不仅如此,高平境内的民众,每年在炎帝生日时举行庙会,给炎帝烧香,上供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始祖的踪迹,虽已不再清晰,但人们从未将他忘记。

    我们这个古老之国,其实曾有过很多瑰丽的历史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有奉献有索取,有善也有恶。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回溯,因为那是远古的踪迹,亦是我们来时之路。

    炎帝文化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源,也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

    从原始部落到一个民族,从一个民族到今天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宽容和融合始终延续。

    勇于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仅得到了传承,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屹立东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

    我想这就是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