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心理健康课时教案六年(下)

 仙人掌0830 2021-04-09

课题

第十四课 交往:从心灵走向心灵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

2. 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重点

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友谊的特点。

难点

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教 师 和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图片导入

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去医院看病”、“上街购物”、“促膝谈心”、“共同学习”、“听报告”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

二、交往的作用

1.通过学习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  

(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3)稳定情绪(问题:你为一件事烦脑怎么办)。

 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   

 (1)同性群友期(加快小学时期学生生活)。

 (2)同性密友期

(3)异性群友期。

(4)异性密友期

三、心灵小游戏

心有千千结:体成员拉起手围成圈,记住自己的左右手拉的是谁的手,然后松手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喊“停”,站立不动,再拉起原来的左右手,打成结。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将小组合并成20人以上再进行。团体分享感受。

突围闯关:1.小组成员站着面向内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人站在圈内向外突围,看是否成功;然后小组成员站着面向外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人站在圈外向内闯关,看能否成功。

四、友谊的特征。

(1).稳定性(闹意见后和好)

(2).亲密性(录像片《年轮》)

(3).矛盾性

五、新特点:

(1) .需要迫切性

(2).观念开放性

(3).行为自主性

(4).范围广泛性

(5).手段多样性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交往:从心灵走向心灵

交往的作用:获取友谊提高素质稳定情绪

发展的阶段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异性密友期

教学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