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武术谚语解~17

 逸心茶舍 2021-04-09

武林流传 / 徐纪注解

拳打千遍,身法自现()”

拳打多了,当然熟练。 然而、如在训练之中,只作手脚上下两盘之配合,而不着意追求身法的话,那怕上万,只怕越越没身法,绝不可能自然的。

 

 

似曲不曲,似直不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

形意拳语。 出手成招,式不曲,劲不直,以应变化。 过曲则劲难出,能达 而、过直劲无弹力,不能响应、应变。

 

 

起无形,落无踪,命意好似卷刮地风

预备之单独 / 唯一之点;因为,招是活的,无踪可寻。 出招动式,心中之命意好似突然而起之刮地风 无形迹之预告,而去了何处? 又总似无影无踪不可寻...

 

 

三盘并整,六力合一

三盘有形,身体之上中下部,必须并整如一。 是劲道,有动作时不一定有劲,得劲道又非每招有形,为难掌控。 必须用心 意念,形体无用。 计其全体,则上中下三盘各部位之各各相合外,更要三盘”(“”)加左右(),加全身(一体)之整劲,三加二加一,以为规范之操作,追求达成之遥远目标。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动念必合一,而此念,国人喜称之为 必须中体内,有此”“ 而其现于外者,叫、叫为内三合。 至于外三合则是:躯干之、四肢之,以及末梢之

 

 

 

拳打不知

不知者,不见来势,不知不觉之意也。 然而,倘若遐举遥击,又敞又大,来势汹涌之攻法,怎么可能不知不见!? 此处所指,乃是中国传统武术之实战诀要 必用短劲。 打手入怀,近在分寸,人何能见? 三盘合一,一个颤抖就造成了杀伤,而人尚不知其何以故!

 

 

弸捶踢腿走,神仙也难躲

螳螂拳语。 自夸弸捶叫门,人一响应,则其实不在手上,乃是踢腿 字有二解:一是执行、运作;另一是自身更要知道用招之后的避 不是逃,是进退自如的从容对敌之能耐。

 

 

低练、高用。 高踢、矮试

武术以腿脚之姿入门,不可无此一步骤。 拳到时,下盘较高,以利变化。 高踢是练腿击的要求,要远、要连环、要变化。 而所谓,系指敌、实战。 以练成之腿法攻人时,则宜而不尚也。

 

 

旧力已过,新力未生

技已连击,而前后招之间,间隙越小越好。 最怕是前招之旧力已过,后招之新力未生之时,成为破绽。 此语兼述敌我,在我则防范此病。 而对敌实战,则专找他人此一剎那,克敌制胜必矣。

 

 

以足()架,以手打

白鹤拳语,而具普遍之意义。 以手攻防,人之本能;外国武术之技耳。 中国传统武术极其讲究步法 不是踢击。 其真能实战者,以足架住敌势之全体,非只拳掌之招数。 而后,从容以手打之也。

 

 

先学挨打(),再学打()

拳术界与摔角界语。 总之,必先认识技巧,感知身手。 先向强于我的老师、师兄学习,当然挨打”/“挨摔 而后,争强求胜而望能打人”/“摔人

 

 

留情不动手,动()(三分伤)不留情

是说实战必用全力,不作保留。 不动手,就算了。 只要一动手,狮子搏象搏兔用全力,心下是绝不留情的。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就怕不要命的

”“均指心情,动机,不是实物的”“ 实战不可弱,必须强 而、是人傻呼呼不顾软硬与情势之意。 虽如此,亦不计一切,只要打不要命的拼命之徒呢!

 

 

只许打,不许招

孙膑拳语。 不是不学习架,而是鼓励人争胜雄心,掌握主动。 一心要在胜。 不可顾忌太多,怕被打中,而过份地留意防御,形成不够积极之软弱。

 

 

四两拨千斤

是期许、是成就。 成就高者,可以至此。 然而,万万不是某种拳派、招式、与神功。 如此之境地,必自苦练来。 妄图学而能之,成了梦话。

 

 

一法多用,多法合用

实战之时,无殊攻防,一法必须要能多用,以搏战绩。 而、尤其要能结合多法,在一次攻防之中,同时施用。 更还能衍化变易,以取全胜!

 

 

未曾先动手,便去手与()

头面身躯,自然是致人伤害之区块。 然而,人必以其”“,防之护之。 因而,实战之时,虽然攻打之目的是在人身,而、技巧上必手足,才得近身,乃是为一般之通则。

 

 

当年八极吓死人

八极拳的自夸之语。 而亦是只看表面,不悉实战之外人的叹词。 当年就是一年,只练一年。 就高明得吓死人了吗!? ...

 

 

挨帮贴靠(),死中求活

一般实战,自以拳脚交加为本技。 技至穷时,手足已递,则必须要能用膝肘肩胯,进行挨帮贴靠之连续。 以作强大、全面,而且彻底之争战。 在技法上言,是死中求活 在造诣上论,是更上层楼的技高一等。

 

 

力大无解,力()快难破

忽雷架语。 不但具一般之共通意义,而且为今日流毒全球之神功太极,作一澄证。 只有巫术,才自以为能小打大,慢破快!

 

 

打人千下,不如一扎

是上下磕击,或叫它劈、或叫它砍。 不如”“之为技,直接深入。 是一招,一个作用。 则可攻可防,攻与防俱,为妙用也。

 

 

剑不离腕

以手握拿,以臂运作,乃是当然。 然而、手与臂之间的 ,转折翻腾,其变最灵,使难敌。 以故,用之道,无论手之与臂,如何操运,式式招招,或攻或防不离之作用也。

 

刚力已用,不过转瞬之时,即变为柔

〈奇断〉语。 刚力集聚,再怎么强劲万般,不过转瞬,而、自然必然地,即变为柔;从中,再生变化。

 

暗器()伤人。

 暗箭就是偷袭。 不是正面较艺,而趁人无备,以作杀伤。 事关品节,壮夫不为也。

 

枪法甚多,难以概传。 必自枪中推出枪外之枪,法外之法,以致无影无形。 然后临时见机,变化无穷

〈奇断〉中语。 枪法至简,而变衍无穷。 枪中有枪,枪外生枪。 无影无形”“机而作,何可哉!?

 中国武术谚语解~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