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中英: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四策” | 关注

 天下知仓 2021-04-09

图片

石中英

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自2014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评选了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界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在我国基础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如何进一步做好这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是颁奖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基础教育界最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专门下发了文件,就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中国教育学会也将推广应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作为自己服务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不断推进。

为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工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供有关方面批评参考。

01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明确其方向性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的评选,方向性标准是第一标准。这里所说的方向性,就是指成果项目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取得的,坚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探索。和第一届获得特等奖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第二届获得特等奖的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重庆市巴蜀小学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等,无不是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索立德树人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作为改革试验的根本指针。因此,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首先需要阐明这些获奖成果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和价值指向性,以引领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沿着同样的方向不断深入。强调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方向性,也反映了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性质。基础教育乃至整个的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具有专业性,但是它们又同时与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环境不可分,具有政治性和价值性,而且这种政治性和价值性已经融入专业性当中,成为专业性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应当突出其鲜明的政治和价值方向,这是不能够忽略的。

02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阐明其规律性

教育是有规律的,这里面既有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校办学的规律。虽然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当中完成的,而且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对教育规律的信仰和遵循应当是不可动摇的教育工作要求。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都是致力于从不同的范围、层次、角度来探索基础教育的规律,并且有了比较正确的把握,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例如,第二届获得一等奖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郭华教授的“中小幼名优教师学习与发展双向互助合作模式”,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重构校园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等,分别在小学立德树人的规律、中小幼名优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美育规律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这些获奖成果从项目内容和申报材料上看,非常丰富,也有各自的特殊条件,如学校条件、专家条件、地域条件等,其他地区或学校要想照搬照抄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导致有些人认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困难的原因。但是,如果成果获奖单位、推广单位或点评专家能够共同对成果的内容进行再概括再总结,及时和清晰地将这些成果的意义从提供优秀典型案例上升到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或学生发展规律的层次上,那么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疑虑与困惑就能迎刃而解,更好地发挥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03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突出其长期性

教育活动是长周期和积累性的。一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其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阻碍、波折乃至暂时的失败。

从这两届获奖成果形成的期限来看,一般都在5年以上,大部分在10年左右,得到各级评委高度肯定的获奖成果主要在10~15年之间,有的甚至坚持了20年,个别的甚至长达30年。这种长期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成果在学校历史上和我国基础教育界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例如,获得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其成果周期就达到3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深度建构观念与能力:化学学科育人二十年探索”也明确地说明了该研究项目的时间长度。在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过程中,这种历史性的回溯和展现也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它不仅说明了获奖成果是如何通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形成的,更告诉学习者办教育不能够急功近利,必须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必须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够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想法地瞎折腾。

04

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要说明其发展性

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当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推广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过程中,获奖单位当然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获奖成果也处于发展状态,或者说未完成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通过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来逐步地使之完善,真正达到比较稳定、可以命名的“模式”的水平。从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和推广情况来说,有些当年的获奖成果并没有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有的甚至在获奖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成果获奖单位在介绍成果时要实事求是,既讲成绩,也讲不足,还要讲未来的改进方案;另一方面推广单位或点评专家在推广或点评时要留有余地,本着专业的精神,特别就如何进一步夯实成果基础、推进成果项目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这些成果才能够不断成长,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案例,为建设基础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这种长期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成果奖在学校历史上和我国基础教育界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图片

文章来源 | '明远教育书院'微信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