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思聪辣评《长城》的一句猛话,牵出中国资本征战好莱坞的故事始末!

 融中财经 2021-04-09


仿佛电影中射杀怪兽饕餮的技巧要点,是刺它的眼睛,《长城》这部中国第一部好莱坞史诗级魔幻巨作,正如资本博弈棋盘中的那只利害攸关的饕餮之眼,决定了全局的荣辱成败。

融中传媒:thecapital《融资中国》杂志官方微信,整合十年报道资源,用心传递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人与事。

来源:融资中国  作者:蒋皓

中资轮番征战好莱坞腹地

进入好莱坞内容生产领域,意味着进入了好莱坞深水区,是无数中国电影人的梦想。2016年,这个梦想曾经靠土豪收购的手段照进了现实。

今年1月,万达宣布以不低于230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缔造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传奇。中国人颇有被压抑许久的扬眉吐气之感,这对于急于进入好莱坞市场、布局工业电影链条的中国企业而言,堪称开山鼻祖之役,也是中国资本扬帆出海的经典一役。

王健林表示,并购传奇影业恰到其时,万达将开启电影制作发行资本化运作,“将目光投向了上游的影视制作,进一步延伸海外资产链条。”如果此次资产重组成功,一个估值可能达到2000亿元的影视帝国即将诞生。

然而,今年8月重组戛然中止。万达集团欲将传奇影业注入A股上市公司万达院线。但到了8月,万达院线公告称,将中止收购万达影视、传奇影业。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撇开万达高达2000亿元的梦想暂时受挫不说,同时受挫的还有中国影视资本奋战的雄心和信心。

外邦挺进好莱坞腹地有多难?

日本人很早就在好莱坞布篇谋局占领了诸多高地,1989年,索尼斥资32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八大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2005年,索尼又联合几家投资机构花48亿美元买下已破产的米高梅。

之前中国的电影公司等多次想通过资本方式进入好莱坞电影公司,但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是不会轻易接纳中国企业与中国资本的。“它们连让你参与一部大片的制作与投资都很谨慎”,业内人士吐槽。

那么,传奇影业是啥来头?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传奇影业为啥能博得中国资本一窝蜂式的钟情?

听听投资界大佬熊晓鸽怎么说。——一个不到30人的电影公司,但一年产生票房的收入比中影和上海电影厂加在一起还要多好多。这就是传奇影业。在投过的电影项目中,熊晓鸽自称最得意传奇影业,2小时决定8500万投资传奇影业的壮举在5年前就完成了。IDG之所以会投传奇影业,是因为对其模式的青睐。“这是天才干的活,有全世界最有名的导演,花十年时间准备一个剧本。只做大片,做出来的大片是中国比不了的。”

 传奇出品过《蝙蝠侠》系列、《超人》、《300勇士》、《宿醉》系列、《盗梦空间》、《环太平洋》、《哥斯拉》、《星际穿越》、《侏罗纪世界》等40多部电影,多是大片。2016年往后,传奇的知名新片包括《长城》、《魔兽》、《金刚:骷髅岛》、《哥斯拉2》、《哥斯拉大战金刚》。另有大众不太熟悉的《天赋异禀》和《幽冥》。

目前正在各大院线热播张艺谋逆天阵容的大片《长城》最大的出品方就是传奇影业和其分公司传奇东方,上映4天票房飚5亿。之前出品的《盗梦空间》、《环太平洋》、《侏罗纪世界》等好莱坞大片,在内陆分别斩获4.6亿、6.94亿、14.2亿的票房。

尽管中国资本难以在好莱坞建立根据地播种,但好莱坞却轻而易举收割了中国市场的大票仓,赚的盆满钵满。

传奇影业2004年成立,主要靠华尔街的各路资本支持,擅长电影融资和制作。从本质上来说,传奇影业是一家电影投资公司(私募基金)。传奇影业的母公司传奇娱乐由6家私募公司共同投资。与普通私募基金不同之处在于,传奇影业更有兴趣深入电影制作、发行的过程中。2004年后好莱坞兴起的“拼盘投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拼盘投资开始受到冷落,传奇影业也陷入了资金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幸运的是,传奇影业2010年出品的《盗梦空间》让其一举成名,投资者纷至沓来。

尽管传奇影业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仍然是魅力不减的“香饽饽”。参与投资好莱坞超级大片,深度开发过电影IP等经验与资源,这些优点强烈吸引着急于去好莱坞开疆拓土的一大票中国影业公司,除了万达,还有橙天嘉禾、华谊兄弟等前赴后继的身影。遗憾的是,同样都以受挫结束。

一波三折,收购中止之谜

中国资本对传奇影业几乎是一见钟情,然而几段姻缘都是露水情缘,不长久。

2010年10月,谈判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橙天嘉禾以1.94亿港元购买美国传奇影业的少数权益,拥有了一个董事席位,成为首个入股好莱坞电影企业的中国公司。

  

然而这次“闪婚”,终以“闪离”收场。橙天嘉禾很快出售了所持传奇影业的所有股权,获得一笔不菲的“分手费”,转而布局院线扩张。

2011年,IDG中国的熊晓鸽与传奇影业的负责人碰面,双方就投资问题展开了讨论。两个小时后,熊晓鸽就决定向传奇影业投资8500万美元。

2011年8月,华谊兄弟欲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国际,同传奇影业及其他投资方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传奇东方。但由于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原因,其他签约方与华谊兄弟认股协议中约定的交割不能按时完成,致使传奇东方项目于2012年年初中止。

进入好莱坞内容生产领域的宏伟构想,激励着无数的中国电影人越挫越勇。2012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联合多方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合资组建了东方梦工厂。中国的另一土豪马云也多次到好莱坞考察,想收购一家大的电影公司,狮门、米高梅,以及近年经营不善的派拉蒙都是他的目标。

业内人士对传奇影业的收购自始至终伴随着诸多疑问。

橙天嘉禾与华谊兄弟认为与传奇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商业与文化上的差异,致使“进入内容生产”的构想实现起来很难。

万达也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次交易预案公告后,证券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交易各方认为继续推进重组的条件不够成熟。“交易各方从更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度,拟探讨调减交易价格的可行性。”

“此次中止收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监管层方面”,有财经人士放言。万达院线本拟通过对万达影视、青岛影投(含传奇影业)等收购,完成产业链的布局并重组上市,但监管使得投资者要面临比原来长一年的限售期、资金链吃紧等风险。除此之外,“探讨调减交易价格的可行性”,也意味着投资者对万达院线所收购的影视类资产的估值有所变化。

但230亿元的大手笔蓦然生变,除了这些不可抗的外因,恐怕有其更深层次的不可言说的内因。

一个基本的并购逻辑是,并购的公司业务要能在中国落地,能在中国产生高额利润。“万达的每一笔投资也是有逻辑的”, 从万达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收购传奇还是先前收购AMC和澳洲第二大院线公司Hoyts,都是完善其产业链、布局渠道的明智之举。

在王健林的如意算盘中,万达收购传奇至少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好处: 1、继港交所上市的万达地产和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万达院线后,万达预计今年启动电影制作、发行板块万达影视的IPO,传奇影业的并购将增加该板块的亮度。 2、传奇影业拥有众多IP知识产权,万达近些年大举进军文化旅游和儿童娱乐行业,传奇的IP能带来很大协同效应。 3、万达的电影制作公司可以近距离学习好莱坞经验。 4、增加万达在全球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并有可能让国内主导的电影走向全球。

问题是,传奇在亏损。根据公告显示,2015年,传奇影业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净利润-42.38亿元;2014年,传奇影业营业总收入26.3亿元,净利润-28.87亿元。也就是说,传奇影业已经连续2年巨亏,对于万达而言,传奇是捧在手心里的“香饽饽”,还是应该扔掉的“烫手山芋”很难说。

传奇影业连续两年巨亏,万达给出这样的解释,“传奇影业最近两年亏损较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因传奇影业被收购管理层加速行使期权导致非现金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当年广告宣发成本较高以及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

2012年5月,万达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接管其旗下338家影院的4865块银幕。2013年,此前负债的AMC扭亏为盈。被万达收入麾下,传奇能否也如AMC般转运,一举扭转连续亏损的局面?

即使背靠万达这座金山,但好莱坞却不一定买账。

去年好莱坞收成欠佳,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比14年少了7部,票房在5000万-1亿美元之间的电影比14年少了9部。中间层电影减少,这说明好莱坞电影投资的风险在增加。而传奇影业这样的公司,其在大制片厂的顶级大片里的投资额度往往是受限的,要想获得顶级大片的IP,还是有一定难度。

面对不断攀升的好莱坞影片制作成本压力和日渐萎缩的票房,传奇眼下虽然有万达这个财大气粗的大腕撑腰,能不能拿到顶级IP,真的要捏一把汗了。很多好莱坞的收购其实最看重的还是被收购公司原来的片库,很经典IP可以不断重复"变现",例如索尼收购米高梅最大的一个收益,“就是把007攥在手里头。” 同理,万达买的是一堆IP,和一个根据地。

万达曾预计传奇影业2016年将实现盈利,2016—2018年间将合计实现净利润约31亿元,但随着传奇影业出品《魔兽》的失利,今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万达院线中止收购,原因之一就是——传奇影业盈利稳定需时间证明。“盈利情况不稳定的传奇影业,需要《长城》给予票房成功的证明。”

王健林年底在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时曾回应记者,《长城》的票房“相信不错”。就这几天《长城》票房的走势看,王建林的判断还是有根据的。

资本博弈的棋子

传奇影业的联姻故事还在继续上演,这次牵手的中国小伙伴是中影和乐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以及美国本土电影市场的萎缩,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在接近中国企业与投资者,更为确切的说,瞄上了中国这个天然的“大票仓”。

其实在万达收购发生之前,传奇投资了张艺谋的电影《长城》。2011年,传奇宣布在香港成立传奇东方公司,张艺谋的《长城》就是该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历经周折,传奇影业和中国的第一个实质性的合作千呼万唤始出来。

《长城》项目筹备了接近三年,投资1.5亿美元。电影制作成本中,万达影业及旗下传奇影业权益占比达到50%,乐视影业权益占比在10%。传奇影业负责剧本开发、制片、投资;环球影业负责投资和全球发行,乐视和中影负责投资和国内的发行宣传。

“这是一次跨越性的尝试”,传奇东方影业CEO罗异直言,“中影和乐视是这部影片重要的投资方,也是非常深度的合作伙伴,这回他们的投入,也许是全球发行的电影里中方占比最大的一次。”

考察选择的中方合作伙伴中影和乐视,一个具有深厚的国资背景,一个在民营领域异军突起,这在隔岸持谨慎态度遥望的美国传奇影业看来,这种选择似乎“更有利于深度理解中国市场”。此前,传奇和中影有过三年的合作协议,《魔兽》和《长城》都是合作项目之一,而目前和中影的合作快结束了。

投资1.5亿美元的《长城》仿佛一众投资商的一场赌局。在传奇看来,“尝试的意义已超越输赢”,心态比较超然。而对于中方来说,《长城》却是资本激烈博弈的关键棋子,有点“只能赢,不能输”的紧张气氛。

有人说,《长城》是贾跃亭的一次23亿的赌局,倘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乐视影业高估值的关键保障因素在于一份业绩承诺,又称“对赌协议”——承诺:2016-2018年,乐视影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三年下来合计22.9亿元。可以说,《长城》是乐视影业今年冲业绩的重要砝码之一。张艺谋作为《长城》的导演,持有乐视影业1.44%的股份,虽然他也说出了让“中国电影和电影人真正走出去”此类豪壮的话,其中的利益捆绑就可以逼的他不得不把电影拍好看,但好电影绝对不是被逼出来的。

在A股市场中,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这部电影紧密相关,和万达影业相关的万达院线,与乐视影业相关的乐视网,而电影的最终票房也将影响着这些公司的股票表现。

自上映以来,《长城》票房4天破5亿, 万达院线股票却下跌2%。乐视网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仍在停牌中。但是在近期乐视被传资金链紧缺的情况下,《长城》的票房至关重要,或将直接影响乐视网的命运。

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制作成本,根据票房要三倍于成本才能回本的惯例,若不计算宣发成本,这部影片全球票房需要达到30亿元才能回本。万达和乐视的动作,可以说在充分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条件来催生期待中的票房奇迹,达到王健林一早放出的“相信还不错”的效果。

根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自上映以来,《长城》的排片占比分别为43.6%、44.4%、44.8%和45%,而此前有媒体报道,万达院线会给《长城》60%以上的排片。

资本搭台,艺术唱戏。资本风风光光地搭了个大台,最后戏唱的如何?有10亿天价人民币资本的保驾护航,咱们张大导演究竟把电影拍成啥水准?!

看电影,看电影。。。。。。

就冲着10亿的噱头去看个虚热闹,掏光了口袋走出电影院的小伙伴们悔的肠子都青了!连作为出品方之一的万达董事王思聪也看不下去了,在朋友圈直言:比《黄金甲》更烂。“如果传奇影业继续这种品质的作品,那我真后悔几年前看好这个公司”,王思聪不顾自家脸面,直戮要害说了句任性的话,也是良心话,挺解恨。然而,《长城》在一片骂声中越来越火了,票房一路飘红,目前已经飙近6亿,老谋深算的资本在暗自窃喜,离命中靶心越来越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