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港股IPO热潮明显降温之际,国内科创板发展风头正劲,旷视科技选择在此时、此地上市,很可能是公司急需补充现金流。 作者 | 苗弋 自带独角兽光环的旷视科技,马上要以AI第一股头衔抢滩资本市场。 8月25日,旷视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首次向公众呈现出一部完整的AI公司发展图鉴。 从财报来看,仅2019年上半年,旷视亏损52亿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研发是其最主要开支项,而研发之中,最贵的是人才。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旷视研发方面员工为1432名,占整体员工比例的61%,相应的福利开支为3.09亿,占整体研发支出的66%,平均年薪43万。 市场人士对融中财经表示,港股IPO热潮明显降温之际,国内科创板发展风头正劲,旷视科技选择在此时、此地上市,很可能是公司急需补充现金流。 机构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是非常尖端的高技术产业,2018年机构投资纯技术公司较多, 但2019年更多在关注人工智能落地场景产品,对投资项目要求:一有技术壁垒 ,二有市场 ,三有收益,更侧重网络安全和to B市场。 如何落地产品、实现盈利,是旷视目前面临的第一道坎。 半年亏损52亿 旷视主要业务包含个人、城市及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和相关个人设备。个人物联网,以AI赋能摄像头,提升个人设备的用户体验,解决方案包括算法和软件,核心是以手机为载体,包括安全、摄影两大体系,通过AI技术赋能摄像头,让用户支付更安全便捷,拍照摄影体验更美,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户。 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传感器,以城市生活为蓝本,通过服务于城市管理、城市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等,以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为载体,让城市更安全便捷高效。 供应链物联网,核心用AI提升供应链物联网的效率,通过AI传感器、算法和软件,以机器人和机器人操作系统为承载,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降本增效。 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旷视营收分别达到6780万、3.132亿、14.269亿和9.49亿,前三年复合增长率358.8%,持续增长。 2016年旷视还是主要以SaaS为主;2017年,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比例近5成,开始超过SaaS;2018年,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大幅增长,达到10.6亿,占整体营收74.1%,同时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开始产生收入;2019年上半年,贡献最多的依旧是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占比73.2%。 在这些业务当中,最挣钱的还是早期的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个人设备),该业务2017年和2018年毛利率分别高达98%和97.3%。不过,2019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下降到了77.9%。 此外,业务偏重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毛利率远小于之前的个人业务,2019年上半年,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的毛利率为87.2%,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毛利率为59%。目前占比较小的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毛利率为62.8%。 与此同时,随着营收规模的成倍增长,亏损额呈同步扩大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达3.428亿、7.588亿、33.516亿;2019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2亿。 旷视给出的亏损原因,主要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所致。与此前在港股上市的美图、小米、美团等企业趋同。 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具体是指公司融资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可转换可赎回的优先股。在后续的发展中,因为公司估值快速增长,产生了相应公允价值变动,从而产生收益或亏损。 但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与实际营收和亏损相关联。经过调整之后,旷视2016年和2017年的亏损分别为9200万元及1.42亿元。2018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当年净利润为3220万元;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270万元。 在AI营收盈利备受质疑的当前,这个成绩值得关注。 背靠阿里 演而优则投 据招股书透露,旷视三位创始人中,印奇通过IG Trust实益拥有1179 5254股A类股份,比例为8.21%;唐文斌通过Himalayan Trust实益拥有847 5255股A类股份,比例为5.9%;杨沐通过Youmu266 Trust实益拥有391 0255股A类股份,比例为2.72%。 从持股比例来看,前十大股东中,阿里拥有最大支配权,第一大机构股东API Investment——蚂蚁金服,持股比例15.08%;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 另外,国风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1.27%;Machine Intelligence,持股比例为6.19%;AI Mind,持股比例5.57%;深圳市国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06%。 发展至今,旷视共计完成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6亿元,其中: · 2012年8月,天使轮,由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参与,融资数百万元; · 2013年7月,A轮,由创新工场参与,融资数百万美元; · 2015年1月,B轮,由创新工场、启明创投参与,4700万美元; · 2017年10月,C轮,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联合领投,中俄战略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集团、SK集团等参投,融资4.6亿美元; · 2019年5月,D轮,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参与,融资7.5亿美元。 根据公开信息,在2019年5月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后,旷视科技估值已达40亿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旷视的客户很多最终成了它的投资者,反过来说,旷视的很多投资者也是它的客户。公开资料显示,旷视的核心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 、富士康、中信银行、联想、华为、OPPO、vivo、小米、凯德、华润集团、鲜生活等,有一种演而优则投的感觉。 平均年薪43万 在深度学习领域,旷视有一支由世界级科学家领导的强大研发团队。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于2006年进入清华“姚班”学习。2010年,印奇清华毕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研发人脸识别引擎。 首席科学家孙剑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首席研究员。孙剑在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数十项世界级奖项及认可,被广泛认为是该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 首席技术官唐文斌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金牌获得者,并担任全国信息学奥林匹 克竞赛集训队教练七年。公司董事杨沐是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获得者。 在招股书中,旷视特别强调了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此外,还有多项知名研究成果,其中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就是由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提出,ResNet大幅提升了云端算法的成效和效率。 截至2019年6月30日,旷研发团队由1400多名计算机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及产品开发人员组成,旷视目前的员工在IOI、NOI以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中获得40多项世界金牌。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研发是其最主要开支项,2016年到2018年,旷视研发开支分别为7816.5万、2.05亿和6.13亿,复合增长率约300%。 而在研发之中,最贵的是人才。据招股书披露,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旷视研发方面员工为1432名,占整体员工比例的61%,相应的福利开支为3.09亿,占整体研发支出的66%,平均年薪43万。 港股是最好的选择? 在计算机视觉行业,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有“CV(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称。 被称为“融资机器”的商汤科技,最近一次披露融资的估值达45亿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商汤科技曾计划最早在2018年进行IPO,不过到现还没有任何动作。有消息称,云从科技,已经计划明年上半年申请科创板上市,披露估值达200亿元人民币。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科技在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市场占据超60%的份额。其中,2018年在中国制造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70%使用了旷视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解锁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如果谁能先于对手上市,就等于占据了舆论和资本的高地。 不过,旷视估值高,同时盈利能力又不足,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是否会出现倒挂的情况难以保证。由其在港股市场,定价太高、估值倒挂、上市即破发的乌云笼罩在近来上市的许多独角兽身上。 今年以来,多家公司推迟港股上市进程,据外媒消息称,阿里巴巴推迟了香港IPO;5月,找钢网宣称,综合考量中外资本市场的变化,及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中止港股上市工作;6月,长和(00001)旗下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推迟在香港的IPO;原本计划7月19日在港股上市的百威亚太,也在7月中旬意外宣告中止;8月2日,市场消息人士指出,天境生物已舍弃香港IPO,转为申请在美国上市;8月19日,天士力生物或将推迟港股IPO上市进程。 据统计,2019年前6个月,从数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创业板6家,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101家下降近三成。 破发魔咒是很多港股上市企业很难跳脱的结局,国内互联大厂由其突出。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首日破发率为39.2%,而2018年同期为26.5%,今年较去年又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从过去一年港股IPO现价相对于首发价格的分布来看,破发率超60%是常态。 市场人士对融中财经表示,港股IPO热潮明显降温之际,国内科创板发展风头正劲,旷视科技选择在此时、此地上市,很可能是公司现金流急需补充。 如需转载请点击标题栏原创转载, 加入开白群后联系开白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