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猎场》来看花式虐职场,还有花式虐人生

 桃花蔡 2021-04-09

图片来源:《猎场》剧照


今年的好电视剧还算比较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到两部还算有点味道的。有人总结了,看电视剧的人慢热、耐心、慢性子,看电影的人急躁,像看日本小电影一样,跳着看重点。今年商业大片层出不穷,还算可以的,也就《战狼2》了。今年的电视剧各种花式虐,怼着各个行业的虐。《猎场》的主题还算新颖,刚开始还很好奇,如此强大的阵容,想赢得豆瓣高评分,那得靠剧情了。

1

先说说胡歌。

从最早看到他的《仙剑奇侠传》,到后来发生车祸毁容,然后再复出。大家都在担忧《猎场》的收视率,可你还知道之前的《琅琊榜》在各大排行榜的高调封神。那是他从车祸后,真正的复苏,我一直想,除了胡歌,应该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美的演绎梅长苏。

他俩命运相似,几竟重叠,各自有各自的劫难,各自有各自的浴火重生。容颜回不去,只能求蜕变。正如一个大师说过,皮囊难以修整,那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琅琊榜》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有质感的一部国产电视剧,上一部,应该就是《潜伏》。

隐忍、沧桑,又荡气回肠,天下负你,我不负你。多少人,因为李逍遥与他相识,因为梅长苏而深爱,因真实的胡歌而追随。

演技不再高低,得到完美契合的角色才是根本。

如今的《猎场》,只不过挑战一下从来没有过的HR职场的崭新题材。虽然我刚开始看到第十集,还不足以评头论足。成败未可知,收拾才是万恶之源。

很多电视剧往往不是因为演员的演技、剧本的缜密,更重要的是生要逢时。之于《亮剑》开启抗战剧、《潜伏》开启谍战剧、《甄嬛传》开启后宫剧......

使劲的想一想,《猎场》逢时了吗?

这部剧拖了两年才播,应该是有点道理的。记得2015年的时候我在嘉善带团队做销售的时候,当时记得该剧在附近取景,身边就同事跑过去看片场的。

要知道,现代职场剧,重要的就是一波三折、家庭伦理、情感纠纷柔和在一起,想泡沫一样,越吹越大,折射的彩虹般的光芒,到时候“嘭”的一声破灭。

《猎场》也不能免俗,通篇高潮一波接一波,无法剧透,剧透了你也不会相信,这绝对是高手的编剧。查了下,原来就是《潜伏》的编剧。难怪呢。

收视率越高的电视剧,做到让人意料之外并不难,但难得是如何让这个意料之外成为情理之中。

众口铄金,众人辨明不了真假

指鹿为马,他人改变不了对错

2

看了前几集,似乎是《奋斗》和《蜗居》的生存欲望再现。

没办法,活下去,是竭尽全力的大事情。庆幸的是,胡歌演的郑秋冬,复杂的人性挣扎的过程,很完美,如同一个隐身人,穿梭于都市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生命力,光耀灵魂、毫不掩饰、高深莫测。

伏笔还是有点多,像我这样的追剧达人,也无法判断下一秒的剧情进展,况且这又不是三观不正的狗血编剧,通常品德有瑕疵的角色结局总不是天随人愿。

总之来说,雅俗共赏,层次还算饱满,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孙红雷作为剧中的关键人物,一贯的犹如余则成的老成,一个字:稳。

很收敛的性情,张力十足。只不过剧中每个人的死亡都带来主角新的生机。恰如《潜伏》里的剧情。老白的去世,郑秋冬迎来了短暂的爱情幸福;陆桥山挂掉之后,余则成地位更加的稳固。

很难说这是一种呼应,至少编剧将人物的一贯状态,刻意的诠释出来,朴素又不廉价。

按说罗伊人的角色,应该如翠萍一样。可是却没有熊青春出彩,生生的变成了左蓝。导演如说相声一般,不停的抖包袱,玩花样,到底谁是女主角,可能他心里也没个数。

剧中有一句台词,挺有意思:

眼前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交付给未来,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必将写出最完美的答案。

3

《猎场》依旧花式虐职场。

猎头和谍战,还真有点相似的色彩。它与《潜伏》有太多的雷同,雷同到骨感的美丽。

想要深藏不露,就得吃下藏都藏不住的苦头。余则成就是,化名覃飞的郑秋冬也是。

我是一开始听说有美剧风格,后来才脑补了很多严肃、考究的都市题材。

都市题材最容易展现的就是职场,最难展现的,也是职场。职场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外地人也好,本地人也罢,都是我们这代人逃离不了的生活元素。

想在一个大城市落脚,得上班吧,得找个写字楼一平米不到的位置坐下吧。天天想着升职,每天跟着刚认识的新同事打成一片,生活是艰难的,非要西装革履的去掩饰。生活由不得你去插科打诨,开局平淡,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天天想着发大财,拿着几千块钱的手机挤着公交车,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照旧埋头苦干,大不了打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找点心里的宽慰。

受够了,就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能受,那就继续在那一平米的格子间里苟且偷生。

4

再说说这部剧反复出现的《挪威的森林》。

我和这本书,也有着多年的缘分。

情节很简单,说的不过是一男子与两位女子的爱情故事。这里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规模宏大的格局,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淡淡孤寂格调。

村上春树写的小说,总是文艺感十足,你能细微之处听见一个文艺男在银杏树林里脚踩满地的银杏叶发出的窸窣的声音。

主角渡边君,身边有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女人,直子和绿子。前者安静,后者躁动。喜欢直子和绿子的人,五五开。在两者之间挣扎,那是世间常态。

书里渗透着日本战后一贯的性文化和自杀文化。

有人能看到无边的孤独,还有歇斯底里的悸动。第一次读的时候,血脉膨胀,面红耳赤。仿佛看日本毛片一般。

这么单纯文艺的巨著,咋就成了小黄书呢?据说,现在小学生中间在偷偷传阅着这本书,老师们得管管了。少年时代,还真就离《挪威的森林》远点,不到四十岁,你理解不了。那些大胆的性爱描写,仅仅是点缀,断章取义的去读的话,村上会恨死你的。

我忽然想起《红楼梦》也有类似的情节,这怎么又能影响它成为世界名著呢?

回到书里,其实我觉得渡边至始至终都深爱着直子。绿子则只是他在忙碌地追求中暂得喘息的一个停靠点。

人人都有一片森林,有人在此静谧相遇,有人在此悄然别离。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和海子诗里描写的一样,在看待爱情、理想、死亡的问题上,出奇的一致。

局限的说,生活还是少一点细腻。

人生犹如一列火车,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人也会无声的下车,在车上的你,最美好的事情,便是温存。

就如《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给瑞德埋在橡树下的一封信: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不要习惯于终日阴冷,反倒觉得太阳刺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