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奘【连载03】

 家在镇雄 2021-04-09

04

公元627年,

在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西行求法的玄奘来到了高昌。

(高昌国。位于今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汉朝就开始在这里设置郡县。

汉灭之后,中原的汉人由于战乱,开始迁往西域。

高昌成了汉人最集中的地方。

公元6世纪。一个麴姓家族建立了高昌国。

用今天的话来讲,高昌其实是一个家族企业。

当玄奘到达的时候,

这个由汉人统治的小国,已经是百年老店。)

“玉门关以西,就是胡人的世界,汉人很少。

但是,在这个西域最大的国家,国王竟然是一个汉人。”

(我在整理玄奘文字资料的时候,

会尽量去觉察或避免“威权”意识

比如见到“大唐帝国”之类的字眼,

我会将其调整为“唐朝”或“唐王朝”。

中国读书人之所以在领悟力上容易死机,

其实就是被“威权”意识从小到大黑客了。)

高昌王麴文泰对这个来自长安的僧人玄奘,

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尊重。(试想其动机是什么?)

根据史载:

这是一个崇信佛法的CEO,佛教在高昌被尊为国教。

(今天的交河古城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夯土城市,

被专家誉为完美的废墟

这里曾经是高昌最早的佛教中心。

在交河附近的北部,有一座巨大的寺庙。

其建筑之宏伟,面积之广大,完全超过了官署和民居。)

佛教是高昌人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支柱。

当玄奘穿越大漠来到西域的时候,高昌王感觉如获至宝。

(根据高昌王之后跟玄奘相处的种种表现,

可以确定这个CEO只是在使用“佛教”管理国家而已。)

《三藏法师传》如此描绘国王迫切的心情。

 “自知法师东来,手舞足蹈,心花怒放,敦请留在高昌!

高昌僧徒虽少,亦有数千,皆可手执经卷,侍奉左右。”

(更早时期的三国,曹孟德面对可用之人也是这个画风。)

根据史书记载,麴氏家族统治高昌期间,佛教达到鼎盛。

仅在高昌城附近,佛寺就达到三百多座。

皇家主持修造了著名的柏孜克里石窟

是西域影响最大的佛教圣地之一。

(一千多年的时间过去了,

沧桑的岁月改变了太多的东西,

但是透过丹青斑驳的残存壁画,

依稀可见往日的高昌秩序。)

这是一个使用“佛”的国度,麴文泰真正希望的:

是玄奘能够留下来成为高昌的宗教领袖。

(即、意见领袖)

(不用迷信所谓的石窟、圣地或是什么政治佛寺,

那玩意儿跟今天的明星代言、某某故居、领袖塑像……

其实是一个道理。

只是统治者用来建立秩序的一个媒介,

一切都是拿来用的。)

《三藏法师传》记录了两人充满了火药味的对话:

 “弟子敬慕法师,一定要留下法师来供养。”

 “我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希望国王收回挽留之意。

葱岭可以移动,弟子的心意也绝不会改变!

我西行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请国王谅解。”

“本国没有导师,法师请留下来,指引迷途的众生!”

 “我西行只为求法!

国王或许可以留下我的躯体,但西行之心不可留。”

“法师务必留下,否则只能遣返大唐!”

根据《三藏法师传》的记载,

挽留最后变成威胁,绝食成了玄奘唯一选择。

绝食第三天,麴文泰仍然希望感化玄奘。

绝食第四天,玄奘已经奄奄一息。

高昌王逐渐意识到,

如果这个长安和尚真的绝食而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才改变主意说,“任凭法师西行,敬请早进斋食。”

麴文泰万万没有想到,玄奘竟然如此倔强。

但他还是提出来要跟玄奘结伴兄弟的想法。

就这样,一个是国王,一个是和尚,

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

(想必绝食之后的玄奘,当时的内心也蛮复杂的。)

公元627年的冬天,分别的时间终于来临。

在高昌之前,玄奘只身一人;

自高昌之后,玄奘拥有了一个高规格的访问团。

30匹马、25个随从、4个徒弟,

以及一位名叫欢信的高昌公务员。

不仅如此,

麴文泰还为沿途24位国王准备了厚礼,

叮嘱他们关照玄奘。

麴文泰在用举国之力帮助玄奘西行。

玄奘自己说,

 “我十岁父母双亡,只能栖身佛门,

二十年来,四海为家,飘零至今,何曾有过这种亲情?”

没有这个国王的资助,玄奘西行或许就是另一种结局。

从高昌往西,就是焉耆国。

当时的焉耆国就像个黑社会,法不整肃,国无纲纪。

走出高昌不久,玄奘就遇到了一队商人,

西域地广人稀,是名副其实的强盗乐园。

玄奘对这些商人的安全有些担心。

“为了早日赶到焉耆做生意,

商人们连夜赶路,没有与我们同行。”

第二天,在距离焉耆都城附近的一个河谷,

玄奘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前去十余里,

看到商人的遗骸散落在路上,没有一个逃脱。”

在丝绸之路上追寻理想,

挫折和苦难甚至死亡,随时都会降临。

西行的队伍马不停蹄,

希望尽快通过这片强盗出没的地方。

然而他们还是遇到了强盗,只能用金钱换平安。

(因为有高昌的天使投资,

玄奘的富足远非一般商人可比。)

在焉耆以西,玄奘抵达了著名的龟兹国。

在古代西域,龟兹的名望最为显赫。

数百年来,龟兹一直是西域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在《大唐西域记》中,

玄奘记载了一座光彩夺目的大型寺院,

它就是今天的苏巴什古城新疆最大的佛寺遗址。

龟兹王在王宫设宴,盛情款待玄奘。

 “这里的技乐舞蹈,在西域诸国中最为出众。”

(1903年,在苏巴什古城发现了一个高僧的舍利盒。

奇怪的是,

盛放骨灰的舍利盒上竟然描绘着世俗的乐舞。)

在龟兹人眼里,天国是一个醉人心魄的乐舞世界。

和谐优美、风情万种。

在一个笃信佛法的国度,

如此浪漫的艺术想象,令人惊叹。

连绵不断的僧舍,高耸入云的佛塔,

飞天在空中起舞,千佛在头顶跃动,

远道而来的玄奘沉浸在佛的光辉之中。

05

公元628年的春天,

玄奘离开了龟兹地界,准备翻越葱岭。

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没有人拥有翻越雪山的经验,

也没有人真正明白,他们即将面临的生死考验。

“雪峰与天空相连,抬头仰视,望不到边际。

风雪杂飞,虽然穿着厚重的衣服,也免不了寒冷,

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可以休息。只能躺在冰上。”

巍峨的天山深处,

耸立着许多终年积雪的冰峰,

海拔大都在五六千米以上。

一千三百多年前,

玄奘和他的队伍就跋涉在其中的某个山口。

“寒风凛冽,多有暴龙,飞沙走石,遇着丧命。

行人不能在这里穿红色的衣服,

也不能大声呼唤,否则马上会暴风骤起。”

 “七月之后,方始出山。

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

三十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在雪山,

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徒弟。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玄奘的随从。

翻过雪山之后,玄奘进入中亚大草原。

“大清池,方圆一千五百多里,四面环山,

水呈青黑色,味道又苦又咸。”

走出雪山的队伍需要休息,

玄奘也需要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公元7世纪,中亚大草原的主人是突厥人,

突厥汗国的王庭在一个叫碎叶的地方。

 “从大清池向西北行走五百多里,到达碎叶城。”

突厥可汗在自己的大帐诏见了玄奘。

神秘的身份,厚重的礼物,可汗对玄奘的态度非常热情。

然而,可汗对印度却充满了偏见。

在可汗眼里,印度酷热难耐,那里的人肤色黝黑。

根本不值得一看。

尽管如此,

玄奘仍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支持。

可汗选派了一位通晓各国语言的军人,

护送他们穿越广袤的西突厥帝国。

对于中国人而言,碎叶是一座难以忘怀的城市。

玄奘走过之后半个世纪,

唐朝开始在这里修筑城池,设置官署,

中原的僧人也前往碎叶弘扬佛法。

在玄奘走过之后七十三年,李白在碎叶出生。

或许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城市,

培育了诗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

一路跋涉,

玄奘终于来到了中亚最富传奇色彩的城市撒马尔罕。

然而撒马尔罕国王却并不欢迎玄奘,

他的两个徒弟甚至遭到了当地人的围攻。

 “国王及百姓不信佛法,都是拜火教徒。

寺院有两所,但没有僧人。”

玄奘对信奉拜火教的撒马尔罕国王讲解佛法,

国王最终放弃了拜火教,开始按照佛教的礼仪生活。

宗教之间的偏见消除了,佛教在撒马尔罕重新兴起。

在撒马尔罕的历史上,这应该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

撒马尔罕被誉为中亚的皇冠,

这个城市其实和中国人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

今天,

很多康姓的中国人,其祖先就来自于这里。

撒马尔罕古城的东门叫中华门,

来自长安的丝绸曾经从这里进入撒马尔罕,

最终抵达罗马。

在撒马尔罕的宫廷遗址上,发现了珍贵的大型壁画,

盛装的大唐使节,头戴官帽,腰佩长刀,手中托着丝绸;

唐装的贵族妇女,在音乐的伴奏下泛舟湖上。

在遥远的撒马尔罕宫廷,

竟然弥漫着如此浓烈的唐风。

玄奘能够在一夜之间说服撒马尔罕国王,

依靠的正是华夏文化独特的魅力。

公元628年盛夏,

玄奘穿过中亚大草原。进入喀布尔河流域。

印度越来越近,佛陀的声音在召唤。

根据史料记载,

进入今天的阿富汗以后,

玄奘开始放慢西行的脚步。

在喀布尔河南岸的贾拉拉巴德,

玄奘来到了一个幽暗的石窟。

据当地人传说,石窟中能够看到佛祖的影子。

“不见佛影,誓不离开。”

《三藏法师传》记载,

“一百多次礼拜,不见佛影;

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闪即灭;

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

佛影皎然出现,佛祖身披黄色袈裟。”

在世俗世界,玄奘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

但是,

在佛祖面前,他却像婴儿一样天真坦诚。

用世俗的眼光,

我们很难相信佛的影子真会如此显现,

它很可能是一种光影幻觉。

但是在玄奘眼里,

这种幻觉竟然是如此真实而震撼。

公元628年的秋天,

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之后。

玄奘来到了佛教最著名的圣地:犍陀罗。

犍陀罗是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交汇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左右,统治这里的贵霜人塑造了最早的佛像。

但是,当玄奘来到犍陀罗的时候,佛教已然凋零。

“王族子嗣断绝,寺院十分荒芜,

佛塔毁伤倒塌,庙宇破烂不堪。”

玄奘的内心充满了感伤,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克什米尔地区,

他停留了两年多的时间。

公元631年的春天,西行的玄奘看见了恒河。

然而,在神圣的恒河岸边,

玄奘却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

一群强盗劫持了玄奘。

“这群强盗一贯信奉突伽天神,

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找一个容貌端庄的人,

杀取肉血祭祀。”

玄奘只能默默祈祷。

就在这时,天象突然大变。

《三藏法师传》记载,

“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舫船翻覆。”

强盗以为得罪了天神,放弃了祭祀活动,

玄奘难以置信地逃过了一劫。

公元631年的夏天,

32岁的玄奘到达了佛祖的故乡:伽毗罗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