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生为人

 家在镇雄 2021-04-09

一个人的心,是出口,也是障碍。

01

随便问一个讲究的姑娘,

她都会告诉你面食乃身材之天敌,米食其次;

最好只吃新鲜蔬果及一点点好男人的肉。

如是我闻,不晓得是否靠谱。

反正所有传媒都这么说。

曾看过一部日本片,伊丹十三的《蒲公英》:

冷雨夜,卡车司机五郎跟他的朋友夜间行车,

朋友读一本小说读到垂涎欲滴,

死皮赖脸央求五郎停车吃面。

那小说是怎么写的呢——

一个日本的年轻人,

向一位学了40年拉面的老先生求教,如何吃面?

好了,热气腾腾的汤面就出水芙蓉一样端出来了。

火腿横在眼前,香菜缓缓展开。烟火人间的配置。

年轻人摩拳擦掌刚想埋头大吃,

侧目一看,老先生柳下惠一样的岿然不动。

“先生!该如何吃面?先吃面?还是先喝汤?”

他乖乖放下筷子,等着开示。

“先品味一下它们的容颜,闻一下它们的香。

对,好面就像好姑娘:

香菇已经熟透,心事一样的紫菜藏在汤中,

洋葱笑容一样的绽放在汤面上……

先用筷子亲切问候一声,最近好吗?

味道会更美好。

先不要动火腿,不必那么粗野。

最重要的是跟它们说:您先等等!”

读到这里,五郎也受不了了,果断停车,

跟朋友飞奔到路边一家挑着红帘的面馆,大吃。

面馆的女主人,就叫蒲公英。

02

这是一个关于“善待”的故事。

至少我就是这么理解的。善待自己和一切。

才华横溢的伊丹十三后因不堪忍受绯闻的困扰,

64岁那年纵身一跃,跳楼自杀了。

就像《蒲公英》小说里那碗汤面。

面食是不是女人小蛮腰之天敌,无从查证。

但一个人的吃相,我会很在意。

不只是吃面。

昨天去找老朋友理发,他跟我讲一个事:

大哥的小孩初中毕业后跟他一起学理发,

总急吼吼问他到底还要好久。

他说,至少5年。5年只是门槛。

没想到那家伙偷偷哭了,不理解为何要这么久?

朋友说,理发其实好简单的,3个月包会。

但自己从业十几年下来逐渐明白,

理发真不是理发,而是身心疗愈。

他这句话,一下触动了我。好人啊,朋友!

谁又不是为了摆渡自己而走进理发室或踏入红尘的呢?

据说,日本人对自己的面骄傲无比。

做完端出来,素面朝天,桌子上不再放任何佐料。

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做到绝对完美。

就像我写文章,从不开启留言。

留什么言?去你大爷的苏格拉底!

我曾劝一个朋友潜心琢磨花道,诚恳无比。

她是一个极有品味的人,

生活的小鬼老跟她捣蛋,她就有点左右为难。

茶道香道书道武士道人间一切厚道,

皆由骄傲之人开宗立派,创立仪轨。

骄傲之人,必然认真用心。

认真用心的人,干什么都绝不凑合。

不管是理发,还是做一碗面。

03

在伊丹十三的电影里,蒲公英在五郎的敦促下,

像训练特种兵一样用心去练习做一碗面:

练臂力,练体能,去各种面馆吃面练见识,

去留心客人有没有把汤全喝光,

去琢磨材料是否新鲜,厨师情绪怎么样,

去体会自己的待客之心是否绝无轻慢,诚恳自然。

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

五郎还费尽周折去找来一位做面绝妙天下的老师父。

就为了煮好一碗面吗?不。是善待自己。

人与人之间从因缘际会到情同手足,

从一无所有到创造奇迹,

人们总喜欢看到奇迹、念叨梦想,

总觉得它们是对庸碌现实的报复或者酬谢。

然而,到底谁在创造奇迹?又是谁在实现梦想?

真的不必老认为你才有秤砣一样沉重的心事与苦难。

就像徐晓在她的《半生为人》里说,

一个人,

并不能因为承受了足够多的苦难,

就可以无视、藐视别人的苦难;

至少,它还可以让你记住:

你没有资格把你的所谓苦难经历,

当成你个人的人生资本,

因为付出代价的,绝不只是你一个人。

甚至不只是你的亲朋好友,

还有许多完全无关的人。

她还在《华盛顿通信》中写道,

相对于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标准来说,

审美是更稳定更恒久的标准。

而且它也许比任何标准都更高级更完美,

因此也更加难以企及。

就为这句话,我对含冤入狱的徐晓肃然起敬,

并且诚恳致谢。

或许,我的愚昧与肤浅,不堪与狼藉,

也可以深深滋养你的文明与高级。

半生为人,就像《蒲公英》里一碗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