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喾始居毫”所在再考——《山海经》系列研究

 高天揽月 2021-04-09

     《尚书正义》载:“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十四世,凡八徙国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春秋左氏传》说“阏伯(即契)居商丘,相土因之。”

帝喾所都之亳在哪里?《帝王世纪》载:“谷熟为南亳”,“今梁(指商丘)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括地志》载:“谷熟西南三十五里,有南亳故城。”“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自此,汤有“三亳”说俱,前人又以“西亳”属之于偃师,后皇甫谧巳辨其谬,则西毫所在又说不清楚了。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本人于《上古“会稽”地望新考》一文中曾提示,此流波山之波字与“波谷山”之波字可能俱通“亳”,此“流波山”或即“西亳”。

       东海,我们前已认为应作海东理解,其海即豫中以圃田泽为中心的大沼泽地。海东应在海东南隅以北,以地望与经中记载参照,在今天民权、宁陵以东,商丘西北、北蒙以西,称为“西亳”也是顺理成章的。本人作此主张还与经中“夔”的记载有关,王国维先生主张甲骨卜辞中的高祖夔就是商先祖契的父亲“喾”,此论业内几成定案。此节所载“夔”所居“流波山”为“亳”的话,正与历史记载“喾始居亳”相合。

       综上所述:“喾始居亳”即应为“汤从先王居”的西亳,位在南亳西北,北蒙之西,大致在今日宁陵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