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善课堂语录》背景及其他
胡征善
十几年前有位学子非常有心,将老朽课堂语言记录下来,发在网上。今读来勾起回忆,如再临课堂,倍感亲切!
但缺失了相关背景,不免有些抱憾。故作些补白,以求完整。
一(4)泡沫灭火器和制油条的反应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明矾和小苏打为原料,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结果。
一(5)在演示电化学中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时,观察锌片上有无气体产生,锌越纯从锌片上逸出的气体越少(如果锌片用氯化汞溶液处理一下,锌片上基本无气体逸出)。
一(6)电化学中举例说明人体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心脏跳动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生物电流对心脏刺激的结果。如果人体产生的生物电流发生紊乱,就可能死亡,必须安装心脏起搏器。
三(1)弱酸的酸根结合氢离子生成弱酸。
三(5)这句话的提出背景是在讲述有机化学时涉及到著名化学家柏齐利乌斯(JacobBerzelius,1779--1848,瑞典化学家)与其学生维勒(FriedrichWohler,1800--1882,德国化学家)的故事
这句话应该是“大家的话有时是最讨厌的”。大家是指“大”家即名家权威,因为是名家权威就有“面子”爱“面子”,往往会逆“时势”而动。其用意:1、不要迷信权威大家;2、书要读好用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背景材料:柏齐利乌斯与其学生维勒的故事
维勒是因首先在实验室里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而闻名于世
1823年,维勒跟柏齐利乌斯学习,做他的氰基化合物问题的研究。1824年回国,1825年,担任柏林工艺学校的教师,每周有八个小时课,学校为他建立了一所实验室,在这期间,他分析过大量的矿物,制备出许多稀有金属化合物。维勒在大学时代便致力于氰基化合物的研究,确定了异氰酸的组成,和李比希确定的雷酸结果一致,导致了对异构体的认识。1825年他发表了题为《关于氰基化合物》的论文,在论文中说:将氰通入氨水中时,并未产生所预想的氰酸铵,而生成的是草酸铵和其他各种物质,其中发现有若干白色结晶物质。经过三年的工作和考虑最后确定为尿素。1828年2月,维勒氰通入氨水氰写信给柏齐利乌斯说:我必须告诉你,不经肾脏柏齐利乌斯回信表示祝贺。但是他又说,尿素之类是介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维勒的见解,而杜马和李比希等理论家对维勒的观点都表示赞许。他俩把维勒的实验结果的意义引伸为普遍意义进行宣传,生命力。
首先,人工合成尿素又一次提供了同分异构现象的早期事例,成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实验证明;
其次,这一发现强烈地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生命力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填补了生命力论制造的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的鸿沟。恩格斯曾指出,合成尿素,扫除了所谓有机物的神秘性的残余;
人工合成尿素在化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这一发现最初仅限于孤立的个别事例,而且在生命力论者看来尿素不是真正的有机物,只是动物机体的排泄物并易于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只是一种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过渡产物,真正的有机物决不能人工合成。但提出的有机合成的新概念,促使了以后关于乙酸、脂肪、糖类物质等一系列有机合成的成功。因此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pH=4盐酸或pH=10序号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① 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至固体不再溶解② ③ ④ ⑤ 洗涤沉淀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液态Na3AlF6就是水 氧化铝(熔点2050℃) 固体时均不导电 水(熔点0℃) 冰晶石(熔点1009℃) 0~100℃时为液态 1009℃~沸点时为液态 无水氯化铜溶于水中,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氧化铝溶于液态冰晶石中,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氧化性:Cu2+>H2O,阴极产物为Cu
还原性:Cl—>H2O中OH—,阳极产物为Cl2 氧化性:Al3+>Na+,阴极产物为Al
还原性:O2—>F—,阳极产物为O2 五(6)和(7),(6)应该是“……淀粉酶,水解变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而水解成葡萄糖。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体内能分泌出纤维素酶,使草中的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如果人体内也有这种酶,人也可以像这些食草动物一样,到草原上去吃草,因为最终的能量物质是一样的,都是葡萄糖。
(7)酶催化受溶液pH影响很大。淀粉酶最适宜的pH为近中性,人胃液pH=0.9~1.5
五(9)换言之,“催化剂只能催化能反应的反应”。用否之否来阐述,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胡征善课堂经典记录》记下的是瞬间,记下的是九牛一毛。记下的是“飞仙”留下的是永恒的回味,记下的是趣味留下的无尽的追忆。再次感谢这位学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