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赚钱、亏钱和自我成长的深层逻辑(秦小明上海见面会实录)

 黄焖鸭 2021-04-09

刚过去的周末在上海见了一百多个小伙伴,非常开心。

今天的推文,和大家分享上海见面会我的一些观点,及大家美美的照片(没有我,因为我靠才华,哈哈哈哈哈哈)

图片

以下部分来自现场同学的笔记整理。

第一,如何更好地自我成长。

1. 更好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安身立命之本,一定是专业。认知世界的工具和方法论很重要,知识是有用的。

2. 更好地认识自己

外部世界的客观性vs内部世界的主观性。

举例:经济事实-市场预期-资产价格,金融市场基于预期的定价原理。

3. 主客观世界的和谐相处

前两条做好的自然延伸。

外部世界的运行与自己的主观认知的偏离度,决定了行为的有效性。

偏离的累积,形成投机/套利的机会。

累积的峰值,会崩溃。

图片

第二,个人习惯。

学习的习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只是三分钟五分钟热情,只会抱怨鸡汤没有用。

再简单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做到就去抱怨,会显得愚蠢和毫无疑义。

比如我说阅读可能让人更成功,你说这是鸡汤毫无卵用。但问问自己:我做到坚持阅读了吗?

很多人厉害其实没有大家想像的“独门秘籍”,是因为把很多很简单的道理做到了极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一些东西,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知识的价值。

把很多“陈词滥调”(cliche)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为什么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做的比同类人好一点?因为别人不相信的你做了,别人不屑做的你做了,别人做三分钟的事情,你做了三年。

简单吧?简单。但三个标准差以内的人,都做不到。

图片绝大部分人都落在三个标准差的分布范围之内

贝塔的重要性。

以自媒体为例,知道每年赚千万以上的至少有十几个。但很多人因为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对此熟视无睹。

股市赚的和亏的都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要做到理性和不带情绪。亏钱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认知。抓不住风口也不是因为外部环境,是因为认知。(比如很多人对自媒体的认知非常浅)

图片

第三个,几个实际问题

股市什么时候抄底,房子要不要买,创业的一些体会。

所有实际具体问题的答案都在前两个抽象问题里(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每个人每天都是盯着眼前的很短的距离看这个世界,不擅长抽象思考。

成长中很重要的是你的格局,看是不是和世界更接近,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

图片

1. 股市什么时候可以抄底。

对经济损伤很大的政策开始纠偏,环保一刀切,民营经济困难等是否出现显著边际改善,出现这种迹象的时候股市可能可以慢慢见底。

现在开始稳杠杆,去杠杆的阶段提前结束。政策现在的空间非常逼仄。中国的股市看管理层能不能推出对股市有利的政策来重聚信心,但是管理层的决策路径缺乏纠偏机制。

至少在2018年是继续在底部,L型。

对股市做空性价比不高,对商品做空可以,商品代表对经济的需求,比如搞建设需要钢材。经济强劲最主要的需求是商品,过去几个月商品没有很大的下滑,但是股市在大跌,是因为股市对未来的预期很悲观。

接下来,因为供给侧改革很难深入继续,在需求侧会看到很明显的下滑,九月的pmi已经不行,工业品可能有比较确定的做空机会。

股市目前仍然不建议参与,尤其是散户。

现金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投出去,留一些现金是很有必要的,在资产不断下滑的时候,现金是贵的。

图片

2. 房子

理解房地产市场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大周期,格局很重要。有人看到八年十年无脑上涨,但是看全球市场100年,房地产是有周期的。二个是房子的金融属性,金融条件的变化。

刚需可以等一等,有多套房子的可以降价出。

关于整个投资市场。整个市场都有一个明显的pullback,比如一级市场募资同比下滑70%。

投资在以前看新的高科技的东西,但是这些都不赚钱,烧钱的东西。这些现在正在被市场所“抛弃”,这是经济从繁荣进入衰退的典型特征,“向上”的力量开始淡出视野,投资转入防御。

但类似拼多多的模式开始受到关注,“向下”的力量开始生长。比如老人代步电瓶车,两三万,三五万一台,不贵,卖的很好。

宏观上,向上的力量在式微,向下的力量在上涨。为什么大家开始看这里,因为商业为了赚钱,三四五线赚钱更容易。代表中产的京东跌了一半,包括阿里巴巴跌了40%,腾讯的广告代表了一二线城市的投放,也在下跌。

pdd和电动代表步汽车,代表了万亿的县级市场的爆发。因为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人有很多的负债,年轻人买房,几百万负债,县城里杠杆则低得多。

图片

3.最后讲职业发展,主要是创业。

创业者能做的是让认知更成熟,要找到一个真实存在的巨大的需求。需求代表了收入,有多少需求对应了多大的市场规模。

看需求有三个点。

第一,广泛存在的海量市场,指的是大家都会用到,都会做的事情,比如吃,教育,但是高尔夫,潜水不是,不符合商业上的逻辑。

第二,真实存在的需求,不是脑子里想的,不是脑补出来的。比如高大上的社交需求vs约炮的需求。男女那种互动。炫耀,满足虚拟虚荣心的需求。

用最小可行化产品去验证,mvp。抱着尝试的态度去不断迭代,刚开始想法很粗糙,不断迭代。

第三,一定是痛点,没有被很好的满足。比如社交,满足前面两个但不是痛点,因为已有的产品很好的解决了社交的需求。

痛点有些是知道的,有些是未知的。比如苹果手机,击中了未知但是存在的需求。

操控人性的生意都是最牛逼的生意,比如草榴。

看上去很感性的东西可能后面都有很理性的决策机制,比如小明为什么要“冲动”出来自己搞。

图片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很多人是跟着别人的反馈在走,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这是大部分人做的事情,三个标准差以内的情况。

看上去更容易成功的人反倒容易做的不好,因为无法接地气,创业的人一定不是最精英的。创业的人必须有“屌丝”的思维,精英创业要调整自己的学院里的思维模式。

要看对最广大用户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某个专业人士的看法。当清楚自己干什么的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

一些简单的道理要去践行,成为习惯(再次强调习惯的重要性)。

写文章的流程,比如看到降准的新闻,第一是判断是否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第二个才是写,考虑什么角度去写。这个过程涉及对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的理解,能否满足人性最基本的要素,色欲,装逼,窥探隐私,贪便宜,八卦,恐慌,贪婪,羊群效应。

比如为什么自媒体要蹭热点,因为羊群效应。一旦有大事件发生,作为新闻工作者不能及时跟进的话职业素养是欠缺的。

这很难,但是养成习惯后就很容易。当有一定量级的积累后,产品就可以自己跑,不用那么辛苦。

所有互联网产品和思维都可以分解为三个指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图片

4 提问环节

提问更精彩,但此处略。

更多细节,欢迎报名申请参加小明的线下见面会,最新的场次是十月底的北京场,具体安排晚些时候会在公众号上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