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苍黄百年路 喜见今日盛平世

 大美洛宁 2021-04-09

袓祠,又称家庙、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周朝,兴盛于封建社会,反映了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往往是城乡中规模较大装饰讲究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肃穆,而且注入了传统文化,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曾经的辉煌。

在洛宁县底张乡曲阳村,有这样一座袓祠:村中占地约300平,三间上房坐北朝南,古朴厚重,门上木刻壁上雕画做工讲究,颇有艺术性,门前东侧石碑上显示:先祖原属山西洪洞明末清初三兄弟迁居永宁长兄大成落户王村塬卡村二弟大禄落户底张峪曲瑫(阳)三弟大石落户山南…延续至今已四百余载世代子孙辛勤劳动耕读传家,历尽沧桑团结奋进,丁财兴旺全族同胞已达八百余口,无数革命烈士为国捐躯……东西厢房分列左右,院中柏树四季长青,有数把大……始建于何时?据村中八十多岁的曲姓长者回忆,他们小时候宗祠就是这样,他们也曾在这里边念过书,曲乃生、曲书城(均为地下党重要领导人,曲乃生曾任省府秘书长、新乡师院院长;曲书城曾任县长,后供职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人常在里边聚会,也不知道弄啥的,老人这样说,那时门前还有一戏楼......顺着老人的思绪,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又详细查找了相关档案,特将那段时期发生在宗祠或与之有关的革命史实进行整理,同时也呼吁有关方面对这座颇有艺术价值又浓缩着众多红色史实的古建筑予以保护。

曲氏祖祠占地约300平,大门正对戏楼,虽说现在有点破旧,但在居民多为窑洞、土坯房时期却是村内最豪华的建筑。

曲氏祖祠

曲阳是红色底张的一个老区村庄,全村600多口人,多为曲姓,该村走出了曲乃生、曲书城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奉献了6位革命烈士……
1,1933年7月,曲乃生从河大毕业,回家后和温旭阳结识,同年10月,经温旭阳、曲书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利用祖祠特性,经常在祖祠内开展地下活动,阅读进步书籍。
2,1934年春,曲阳党支部成立,曲根彦任支部书记。
3,1937年4月,第一届中共洛宁县委成立,曲阳人曲乃生担任委员。
4,1937年10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和省当局在各县成立“抗敌后援会”,曲乃生担任主任,全县掀起抗日救亡高潮,11月举办“农村抗日救亡工作人员训练班”,曲阳进步学员曲鸣亚加入中国共产党。
5,1938年春,洛宁县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曲阳农会在祖祠成立,以农会名义和反动保长算帐,反对不合理负担,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夏,西山底地主到东侯峪收租,发生争执,农会鸣枪示警,曲阳农会听到枪声,曲书城、曲书铭等率十数人,携带枪枝去支援,反动地主抱头鼠窜,曲阳农会声名大振。
6,1938年6月,中共洛宁县委书记韩达生和孙双连到曲阳村及附近山区,动员党员抓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期间生活居住在祖祠。
7,1939年4月,中共洛宁县委在曲阳村开会,根据上级指示建立新的县委,县委书记马子明(底张乡庙沟人)
区委组织不变,区委下又建立8个分区委,曲阳支部归属底张分区委。
8,1939年4月,曲阳村农会因反对保长曲鸣杰派壮丁不公,进行激烈斗争,双方各集中数十人进行争斗,迫使曲鸣杰辞职并向受伤的中共党员曲全生道歉。
9,1940年4月,曲乃生接任洛宁地委书记,经常巡视支部指导工作。
10,1945年3月,李洪潮、曲书城遵照地委指示,在曲阳祖祠与温绍孔、马子明研究,成立洛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活动于曲阳、黄村、侯峪、杨岭一带。
11,1945年4月,二分区派查玉升(抗美援朝时任副军长)、张春生率59团到洛南开辟根据地,在曲阳村与洛南抗日人民自卫军会师。
12,1947年,洛南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后,曲书城任县长。

祖祠院内石碑,立于2000年祖祠修缮间。

百多年来,曲氏祖祠见证了老区曲阳的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因年代久远加之风吹雨淋已呈破旧之状,急需抢救保护。(底张乡/刘丰超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