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古典艺术研究院,筑有生命的古建!

 哲齐66 2021-04-09

本文共1814字,11图,阅读11分钟



图片

▲匠人匠心

在山西古典艺术研究院,有一位祁伟成。他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多达百余处,所修缮项目多被评为优质工程。秉持师传技艺,由他主持并组织人员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多达百余件,模型做工精湛,深受专家和社会好评,曾多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赴国外展览。

图片

▲实至名归

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祁伟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

“大师”出自“小木匠”

无论是站在大学讲堂还是参加学术演讲,祁伟成总会说自己“只是个木匠”。 

图片

▲镂古刻今

祁伟成的启蒙老师叫薄秀章,是祁伟成老家忻州市定襄县一位颇有名气的木匠。薄秀章带着祁伟成走街串户、翻山越岭,从拉大锯到凿卯榫,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1985年,18岁的祁伟成作为古建筑模型制作第四代传人跟随薄秀章来到太原,正式开始古建筑修缮工作。他们参加了天龙山漫山阁复建工程,与专家团深入实地勘察,对天龙山的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进行记录测试、分析研究。在对天龙山部分山体、危岩进行防止雨水渗漏、裂缝合拢等加固工作后,又完成了第9号石窟漫山阁的复建工作。多年后,一位古建专家来天龙山参观,看到复建后的漫山阁惊叹不已。 

图片

▲修旧如旧

图片

▲古建焕新

在祁伟成工作室的书柜里,有一件木制的小狮子,手掌大小,怒目圆睁,有几分灵气,这是祁伟成的第一件作品。年少离家,只为学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手艺,每当看到这件小狮子,他都会鞭策自己,沉下心思,精心打磨每一件作品。 

2012年,祁伟成拜时任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柴泽俊为师,成为柴泽俊的关门弟子。柴泽俊是中国文博大家,学养深厚,给予祁伟成的教诲与鼓励,足够其受用一生。

精益求精“扎小样”

古代,人们在建筑修筑前会先制作一个等比例的缩小样本,把脑子里的建筑设想通过模型具体呈现出来。这样的模型制作被称为“扎小样”。 

“扎小样”是古人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它客观反映了古代建筑的建筑特征、结构类型、工艺技术,人们可以根据模型对古建筑修复与加固。祁伟成说,这些精致又灵动的古建“小样”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片

▲晋祠圣母殿模型

图片

▲鹳雀楼模型

图片

▲应县木塔模型

图片

▲贵州黎平花桥模型

图片

▲边靖楼模型

在参与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同时,祁伟成坚持古建筑“小样”的营造制作。他走遍全国,造访现存的重点古建实物,严格按照升起、侧脚、卯榫的制作技艺将这些古建筑按比例制成一个个灵动的“小样”。不同年代的建筑,工艺与风格迥异,即使年代相同,制式也有差别。许多“小样”作为教具跟着祁伟成进入大学课堂,为建筑系学生建立更直观清晰的认知。 

2012年,祁伟成制作完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小样”,同年出版专著《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柴泽俊曾满怀期望地对祁伟成说:“一些古建筑建造技术濒临失传,用机制构件代替手工构件,不仅抹杀了历代建筑特征和风格,在观感上也截然异趣。基于此况,传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与营造古建筑“小样”模型,用以教学、陈展,对古建筑技术人员和工人匠师进行培训示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番话让祁伟成深感任重道远,在传承路上不敢有一丝懈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祁伟成向社会广纳门徒传承“扎小样”技艺,迄今已收徒8人。

传承留住古建“魂”

在国内,由祁伟成团队制作的古建筑模型被多家博物馆和专业院校收藏。他说,中国古建是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宝。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建筑开始趋向西化。如果今天不去保护,不去传承,这些传统的建筑工艺会慢慢消失在岁月更迭中。 

图片

▲传道授业

一座古代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在德国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的一角,以结构奇巧著称的鹳雀楼木质模型正静静注视着大厅中往来穿梭的各国游客。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政府,一件应县木塔的木质模型正以中埃友谊使者的样貌,讲述中国文化的灿烂与悠久。 

祁伟成说,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建筑文化的积淀和展示。首先要修缮保护好,让它有比较健康的“肌体”;其次是发展利用,每一个古建都有其特别之处,我们可以寻找它的文化特色,提取出来,运用到商品设计中,开发制作文创产品,也可以借用商业模式打造文化IP,把古建的新生命激活,赋予古建新的意义,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古建,了解我们的文化。 

希望有更多人来了解古建,关注“扎小样”这项技艺;有更多人愿意来学习,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国古建筑艺术得以传承。

山西文旅网
山西文旅网依托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山西文旅网

文章内容来源于太原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