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黄疸早知道,黄疸类型不同应对方式不同,新手爸妈勿慌乱

 两口育儿 2021-04-09
新生儿出生后,因外部环境与子宫环境存在差异性,致使新生儿脱离母体后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巩膜、黏膜等器官黄染,严重的还会伴随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抽搐等病症。
新生儿黄疸又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类型不同,表现形式及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潴留于体内从而引起黄疸。
一般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与早产儿发生时间略有不同,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内发生,4~5天达到高峰,随之逐渐消退,最多不会超过2周;
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最长时间不超过4周,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发生,无需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又称为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会出现相关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并且消退后还会反复出现。
病理性黄疸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大多是胎宝宝在子宫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最为常见。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容易引起溶血,可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并且潴留在血液里,导致血中含量超过正常水平进而出现黄疸。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是孕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贫血。
胆道闭锁:多出现在出生后2周,表现为粪便颜色的变化。
母乳性黄疸:据统计,10~15%的母乳喂养宝宝在出生后4~7天会有母乳性黄疸的出现,一般宝宝状态良好,对日后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影响。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需要暂停母乳,一般暂停48小时内胆红素都会下降,暂停母乳期间,产妇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免影响日后的乳汁分泌。
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的黄疸。
据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受个体差异、种族、地区、胎龄、遗传和喂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如何预防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成了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怀孕期间:孕妈妈的饮食要注意清淡,忌生冷、辛辣,另外不要喝酒。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一旦发现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如果发现新生儿巩膜、皮肤出现黄染,也需要及时就医并采用正确的方式护理。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肚脐,做好臀部清洁,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益生菌的补充:新生儿出生后,大多产科医生都会建议给宝宝服用益生菌,益生菌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起到强化消化道免疫防御功能,还可以达到抗感染和帮助消除黄疸的作用。
太阳光不是很强的条件下,让新生儿的背部、后脑勺、臀部多接受阳光的照射,前提是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可以用薄布进行遮盖。
新生儿黄疸发生时,新手爸妈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科学地处理,注意卫生,不滥用药物,最好是从孕期开始做好预防。
不要听从其他人的意见采取偏方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新生儿的治疗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