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一片羽翼下长大的你辛苦了|写给单亲家庭孩子的一封信

 长沙7喜 2021-04-10
图片
图片

亲爱的朋友:

见信如晤,

这封信写给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你,或许不能立即给你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请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仅希望你的记忆里有过这么一篇不起眼的文章,在必要的时候,把它从心底翻出来,或许能够给你带来重新站在阳光下的勇气。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你像是缺了半边翅膀,小时不觉其厉,越长大越发现很难与自己和解。我知道,你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无比孤独,也曾在茫茫人海中感到无所适从;没有牢不可破的避风港湾,你像一只蜷缩身体保护自己的刺猬,习惯了独自应对所有的事情;面对爱情,你渴望爱但缺乏安全感,时常陷入情绪的沼泽里,企图捉住爱情这根救命稻草来填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但无济于事;步入社会,你不善与人交际,内心敏感、恐惧又无助,不知如何应对这个喧哗世界。

图片
你一定想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

近来一项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追踪研究发现:若年幼时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精神关爱, 容易产生主观的相对剥夺感,心理适应水平也会明显低于双亲家庭孩子。其中,相对剥夺感指的是一个人与周围其他人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 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而心理适应则是指人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内心做出适应性调整, 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越多,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认知也就越困难,而因为无法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又会产生更多的相对剥夺感,如果不加干预,这种潜在的机制会在你的意识里形成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可能有过这种体会,每当别人提及家庭幸福、父母恩爱的话题时,你会很敏感甚至会愤怒。一方面感到他在刻意炫耀,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产生自卑情绪。而你对这种不良情绪和认知的调节能力有限,没办法说服自己往好处想,于是你索性“退出群聊”!下次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心中的小恶魔(相对剥夺感)就又出现了。这种恶性循环无形中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

诸如此类,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工作学习中,你表现出种种不适。久而久之,你的小脑瓜里萌生出这样一套莫名其妙的既定体系。你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于是你将自己束缚在原生家庭的牢笼里,每当遇到挑战或挫折,你本能的将自己的糟糕归因于原生家庭,默认选择这个就近的归因靶子,而很少真正想过自己的问题。你认为你在被它控制着,你是从那里长出来的种子,你挣脱不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听我说,亲爱的小刺猬,你的人生时间表里,并没有阴影笼罩一生这种永久的设定!你只是在出门时绊了一跤,就骂骂咧咧走向了终点,实在不值!如果你仍在遭受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我想说的是,试着与自己和解吧,这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完成这件事可能是你这一生中心灵上最大的成就和洗礼。

1.家庭不是一切的原罪

不管单亲家庭给你的性格带来多大的影响,总是将自己的劣势归因到原生家庭这一个因素上,并不是一个正确而有利的归因。电视剧《流金岁月》中有一段有关原生家庭影响的独白:你不能选择你的出身,你受你的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要从某一个地方出发开始你的路程,但后面的岔路口,要往哪里去,那只是你自己的选择。没错,要记住,一切只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可能会反驳:“是我的家庭导致了我的性格缺陷,我这样的性格导致我做出了糟糕的选择!“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呢?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却没有试图改变才是导致你做出错误选择的最终原因。不要总是把失败的原因本能的归结于家庭,要相信意志的力量。你可以选择继续躲在过去的阴影之下,但你也有选择走出阴影的权利,拴住你的只有思想上的牢笼而不是真实的枷锁,你的人生只属于你自己。

图片

2.“单亲”并不意味着起点低,更不意味着终点低

不必因为被贴上了“单亲”的标签就感到差人一等,没有人会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比如:在社交场景中,社交技能和经验的欠缺使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不自信,时常担心自己说错话办错事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由于内心的敏感,对别人的表情和反应容易过度解读。但我想对你说,社交技巧可以通过观察学到,经验可以慢慢积累,敏感代表你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往中最关键的其实是真诚。所以,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允许自己慢慢成长吧!

图片

3.重新认识你自己

或许你总是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模样和内心的声音。这与你的生长环境有关,仅来自一位至亲的评价让你无法客观的认识自己。这种评价标准往往带有独裁性质和浓厚的经验主义,他/她告诉你错了就是错了,你只能依赖于这一种声音,而没有另一种声音告诉你:不必百分百当真,不一定。在这种失衡的评价体系下,你很难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即使长大之后离开了原生家庭,这种模式还是被固定了下来。的确,他人的评价像是一面镜子,直观的摆在你面前让你观察自己,但别忘了,认识自我的方式不是只有他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观察和分析。你应该做的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自我而不是一味的听取他人的声音(甚至是你心中臆想出来的那个声音),大方的夸赞自己的优点,勇敢的接纳自己的缺陷并作出改变的姿态。

图片

4.在丘比特之箭射向你之前,请做好准备!

面对爱情,单亲的影响可能导致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极度渴望被爱,在恋爱关系中过度投入,企图用爱情弥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另一种则是排斥亲密关系,对爱情和婚姻失望,认为自己遇不到真爱。

如果你是第一种,请记住,首先,对爱情的期待和设定不要依赖于电视媒体、言情小说,现实中的爱情并不是电视剧中的“玛丽苏”情节,“完美爱人”也极少存在。所以,他/她可能会忘记回你的消息,可能某一天需要独处的空间,也可能会跟你有思想上的碰撞和冲突。不必每次都郑重其事地“记录在案”, 毕竟恋爱需要考虑的是双方的需求,共同寻找愉悦的相处模式。其次,在任何关系中,迷失自我都不是理智的选择。保持“自我”就是在告诉他/她:我的灵魂还在闪耀,那么,你来爱“我”吧!

至于第二种,这种认知偏差可能源于父母失败的婚姻给你带来的冲击,但爱神丘比特之箭上可没有写着“避开单亲小孩”六个大字!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只是你认为很严重而已。从概率上讲,每个人遇到真爱的机率应该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做好准备把握住机会。在爱神到来之前,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复和提升吧,把自己变成闪闪发光的人才更容易被小丘比特看到哦!

图片

要克服不要忘记,如果不能克服,就永远只是灵魂长不大的小孩!试着与自己和解吧,虽然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但一定值得!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熊猛, 刘若瑾, 叶一舵. (2021).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心理学报,53(01), 67-80.

[2]Smith Heather J., Ryan Desiree A., Jaurique Alexandria & Duffau Elise. (2020). Personal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Evidence. Analyses of Social Issues and Public Policy, 20 (1), 287-314.



图片

撰稿人:杜姝瑶
栏目负责人:要文韬
排版:苏捧 
编辑:刘颖 贾旖璠
指导老师:吴俊杰
封面图片来源:必应图库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