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人生感悟——勤奋乃成功之母

 冬歌文苑 2021-04-10

人生感悟——勤奋乃成功之母

李品刚||海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在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上,针对美方的傲慢无礼和攻击指责,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予以霸气回应,令国人无比欣慰和倍受鼓舞,并引起全球几十亿人的关注。随之而来并被频繁转发的一则消息,让我们从中又一次领悟到勤奋乃成功之母。

据这则消息称:杨洁篪曾经是上海市浦江电表厂的一名小工,在其他小工抽烟喝酒聊天的时候,他十年如一日坚持学英语、背单词,遭到同事们的冷嘲热讽也无动于衷。后来电表厂收到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下班后苦学英语的小工。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那个小工轻轻松松地翻译完所有材料,这件事成为厂里轰动一时的新闻。过了一段时间,有个政府机关需要一个翻译,就把他调走了。通过外交部举办的出国集训班学习,他走上了外交工作战线,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一以贯之的勤奋与好学,是他获得人生辉煌的重要基础。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悬梁刺骨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照读的车胤,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什么能够“老生常谈”,一直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并用以教育和鞭策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动人事迹,诠释着勤能补拙、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

勤劳是人的本分,是获取生活资料的基本途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田劳作,哪来一日三餐喂饱肚子;如果没有“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怎能抵御风雪寒冷。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与付出,才有了我们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华夏儿女历来以勤奋为立身之本。我们老家有几句俗话讲得好:“起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浪淘沙。”“亲戚三年一趟不少,田埂一日三趟不多。”意思是说,只有一点一滴的吃苦与积累,家庭才能逐渐兴盛起来,而败家就像是打个浪来冲平沙滩那么简单。走亲戚不要太勤,勤了会惹人烦,而田地一日三趟去劳作,庄稼肯定丰收。

回想起我的一步步成长,从个人努力方面来说,也是得益于一个勤字。当战士,晚饭后去菜地劳动,我跑得比别人快;早上到厕所掏粪,我起得比别人早;练习测报,我比别人更加投入,结果第一个“放单”上机操作;当业务干部,我潜心钻研业务,用一己之长指导战士训练;当排长,我用心背诵“三大条令”,提前半小时起床到操场一招一式地练步法、正军姿;到团和舰航机关当干事、秘书,我摘记的“随手录”一本又一本;走上领导岗位,我先后通过自学和面授获得中专和大专学历;转业地方后,面对“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我和同事们进村入户宣传政策,积极开展优惠计生户的帮扶项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获得全国先进表彰。如今虽然年愈古稀,我还是在文字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勤奋的良好习惯,一直助力着我砥砺前行。

有人说得好:“在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的溪流飞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血闪光。”让我们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勉努力,不懈进取,做一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强者。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