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熟落,马兰花开 很多人认识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之后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电视剧《严凤英》,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马兰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她的父母希望她像电影《马兰花开》中的小兰那样勤劳朴实,所以给她取了这个名字。受家庭的影响,13岁的马兰也选择了黄梅戏这条道路 一本著作,两人结缘 余秋雨40岁时,马兰24岁。当时余秋雨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 风雨尘世,任凭拂扫 在文化界,余秋雨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崇敬者仰之弥高,鄙视者斥为草芥,从那部《文化苦旅》被反复拉到艺术和铜臭的最高点去频频晾晒就能看出来。还有一部分喜爱马兰的人,非常不满这种相差16岁的“老少配”,因此也对余秋雨频频攻击,但马兰对此却笑着说:“我怀着欣赏看着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承受的一切。” 烟火人家,扶持前行 虽然夫妻俩一个是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但他们也迷恋着人间烟火的乐趣。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组曾经想拍摄他俩寻常过日子的情况,于是夫妻俩就决定带摄制组去他们经常买菜的菜市场转转。对于这么一个鲜活的生活细节,编导大喜过望。“但是那个菜市场实在是太破旧了,在中央电视台来之前,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破旧。”余秋雨乐了。 灵魂深处,沟通无限 对于爱情,余秋雨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