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肠炎泄泻——慢性肠炎丸(朱锡祺方)

 阎浮提地 2021-04-10

【组成】 川厚朴30g,苍术60g,怀山药60g,苦参60g,升麻24g,炮姜24g,补骨脂45g,煨木香30g,焦山楂炭135g,白头翁60g,蚂蚁草30g

【用法】 上药为1料量。共为细末,混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日2次。一般需连续服药2个月。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祛湿止泻。主治慢性肠炎泄泻。

【方解】 本方取平胃散、四神丸、白头翁汤、香连丸(原方拟订时考虑用黄连,因当时黄连货源紧张,后以苦参代之)等成方意,温清并用,融健脾、温肾、燥湿、利湿、清热、升提、疏利、酸收于一体,对一般的慢性肠炎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 卢某,男,30岁,初诊:1970年9月1日。患者多年来大便日行3~4次,质稀薄,时而伴有黏冻,腹胀纳呆,神疲乏力,苔薄,脉细。服用慢性肠炎丸半料后,大便日行1次,不实;服完1料,大便成形,日行1次,胃纳良好,精神得振。续服1料,巩固疗效。随访观察2年,未见复发。

【按语】 服药前必须细问病史,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如血吸虫感染或早期肝硬化者,均可能出现慢性腹泻,应予以鉴别诊断。又五更泄(鸡鸣泄)者要排除肠结核,大便呈“带鱼肚肠”样的患者,需排除结肠肿瘤。经病史资料比较完整的55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表明,本方的显效率为56.3%,有效率为87.3%。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功效]清热燥湿,健脾止泻。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候表现以腹泻、腹痛及粪便中带有粘液或兼有脓血为主症。但对大便呈“带鱼肚肠”样的患者(古云五色痢)须排除结肠肿瘤;对五更泄(鸡鸣泄),要考虑肠结核;另外,血吸虫感染或早期肝硬化者,也可能出现慢性腹泻,应予鉴别。这类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运用此方效果欠佳。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日服二次,每次6克。服一料药为一疗程。

[方解]本方川朴、苍术燥湿健脾;白头翁清利湿热;煨木香、苦参清热止泻;补骨脂、炮姜温中益肾;淮山药、升麻健脾益气,升提中气;焦楂炭味酸收敛,涩肠止泻;蚂蚁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按语]朱老认为:慢性结肠炎病在结肠,服用汤药,经胃及小肠,已尽吸收,到达结肠,药力薄弱,故疗效欠佳。于是以丸剂代之,取“丸者缓也”之意,使药力至肠道发挥作用,定名“慢性肠炎丸”。多年来,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显著,受到病员的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