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的“伪勤奋”学生有哪些特性?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21-04-10

经常有学生问,如何努力才能够考上大学?

得到的答案也大多数都是——勤奋,努力

认为只有这样就可以考上自己一个心仪的大学。

也就导致了出现了很多“伪勤奋”的学生

而且这类学生都有以下这些特征:

第1种、刷了无数道题,但依然成绩不好的同学

这类同学有一种现,就是经常刷题,

尤其到了高三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都会买特别多的题——天利38套,3年高考5年模拟等等一系列的高考辅导资料

高考试卷堆积在自己的课桌上,而且每天看起来都非常的忙,

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写试卷的路上

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废寝忘食的程度,但是依然考试的成绩依然不够理想

第2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是成绩还是不好

步入高三,

许多学校的学习时间已经是从早上的6:00到晚上的10:00,可以说将近16个小时

那么很多的学生为了能够多学一点,可能会延长学习时间,甚至学到晚上12:00,

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学到通宵等等,

看起来可以说是非常的辛苦,

但是这一类学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搞得很疲惫,

导致学习效率并不高

从而成绩依然不够理想

第3种、经常问老师问题,但是自己却不够思考的同学

经常有一类同学,非常的爱问问题,甚至达到了钻牛角尖,废寝忘食的程度。

不仅在上课的时候问,老师讲课的时候问,还是在课下的时候,甚至做某一道题的时候依然在问,

而且这一类学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爱钻研一些难、偏、怪的题形,

可以说这一类题型并不适合于他,钻研只能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这种学生有一种错觉:拿到这一部分的分就可以考高分

第4种,笔记做的多且全,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在现在是高三时期有许多的同学都喜欢做笔记,这一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把笔记写得很好很漂亮,表面上看起来特别的勤奋努力,

但事实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没有理解,仅仅是记在了笔记本上,

在课下的时候没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思考,

那么可以说这只是做到了一个表面的功夫,看起来很努力,

但是方法不得当,这也是一种虚假的努力。

那么应该如何去做来打破这种为勤奋的情况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中学生来讲,三年的时间是有限的

高中学生要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取得更多的高考分数

1.首先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如果说从早上的6:00到晚上的10:00这一段时间来讲的话,

全天的学习时间有16个小时之多,除去休息时间,活动时间,

这一段时间的话可以说全天有12个到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把时间精细化,

首先上课的时间要能够做到保证,

看了很多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仅仅是认真做笔记,

做笔记的初衷,也是为了理解新的知识点,在复习后期也能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点

上课的重点是学习知识,笔记只是辅助

但在这里建议上课的时候好好认真的听取老师的所讲的内容,课下做笔记。

仍然以课上上课为主,课下笔记为辅。

2.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不要被他人的行动,迷惑了自己的双眼

进入高中有很多的学生出现一个问题,看到别人学习的状况非常好,

自己也非常的想超过别人,那么就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

在这里建议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情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上午的学习效率高,就将重要的学科放在上午。

不要盲目的去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

3.学有所思的同时,要学会反思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高考状元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的时候,会有复习这么一项。那么在这里也建议每一个学生,可以过一段时间去复习一下前面所学到的内容,

进行回顾和反思,尤其是对于基础不够牢固的同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4.得基础者得天下

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来说,当前的高考试卷其难度并不大,

给我们以一张高三数学试卷为例。

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还是后面的简答题,都是最后一两个题型,稍微较难,

大部分题型都以中低难度为主,那么这一部分的分值占到了120分到130分,

能够把这一类题都做对的话,你的数学成绩也绝对不会太差,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去钻研那些难偏怪的题形。

总结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正确的方法外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回报

仅仅是表面上的努力,只会让你受到的打击更大,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学习问题,有时候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不仅仅拼的是时间,跟需要的是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