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方医案
古人编选医案是有讲究的:
“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家之所长。”(周学海语)
“变法稍有出奇者采之,诸庸常者不录。”(《名医类案·序》)
“凡医案观其变化处,最耐寻味。”(《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序》)意思是说,编选医案要摘其“众家之所长”,治法有出奇之处,有变化之处才好,这样才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诸庸常者不录”,因为平庸无奇的案例,对读者启发不大。
应该说,大多数医案集都是遵循上述原则选辑的。
来看一个医案。
不寐治案
姚某,女,40岁。反复失眠20余年,加重10余天。患者在12岁时发高热十余日,继则便秘,经输液治疗,热退后出现失眠,时作时愈。此次因上夜班三班倒,出现失眠十余日。彻夜不得入睡,迷迷糊糊,思绪纷纭,心烦,胆小,喜人陪同。头重,双足较手凉冷。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日日于凌晨四时如厕。有痰不多色白黏,纳可。夜寐双足不易转热,脸红,自觉发烫。口咽干欲饮水,饮水不多。形体虚胖,腹部松软,黄芪体质外观。夏天易汗、黄汗,头面易于出汗。舌淡胖,苔水滑,脉寸浮,关中取略弦,尺脉沉弱。
处方:炙甘草30g,干姜25g,黑附子20g,肉桂6g,3剂。3剂后即得安睡。(《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按:久病失眠,兼有便溏、足凉面赤,参以舌脉及新近“三班倒”等因素,当属阳虚神浮,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是也。处以四逆汤加肉桂,未用一味安神之药,竟然“3剂后即得安睡”,信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