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一次电,续航1000KM。” “充电3-5分钟,续航500KM。” 这些话题曾经引起极大争议,更被业内一些媒体或人士批评为“虚假宣传“、”骗子”。 但是,4月9日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却迎风而上发布了上述技术,并确认今年量产。此外,还发布了一系列黑科技,包括智能网联升级、自建操作系统,记忆泊车,NDA领航辅助系统等等,有点烧脑。 参观完广汽科技日的技术成果和未来的技术储备,跟技术人员聊了会天,电驹哥感觉:广汽的技术储备、前瞻布局、反应速度,让它不像一个国企。 这不仅体现在续航1000KM电池,3-5分钟快充技术上,还体现在自建车机操作系统、自研电芯、NDA领航辅助系统等多方面。 接下来,电驹哥就总结一下广汽科技日的主要技术干货。 一、充电3-5分钟,续航500KM。今年9月量产 广汽科技日的一大看点,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充电3-5分钟,续航500KM。 该技术由广汽集团内部孵化的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和新一代突破性储能技术。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经理裴锋介绍:超级快充电池技术使用了新型导电材料,搭建高效的三维导电网络,也就是三维石墨烯,提高电极材料导电能力;采用涂覆陶瓷隔膜和新型高功率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 有了该技术加持,广汽集团将推出6C-500km、3C-500km两个版本的快充电池,满足不同用户的快充需求。 重磅信息是:3C-500KM快充电池今年9月将首次搭载在广汽埃安AION V上,也就是9月量产。 1、3C-500KM超级快充电池 搭载3C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续航超过500km。只需要16分钟,电量可以从0%充到80%。只需要10分钟,电量可以从30%充到80%,这个充电速度和加油相近了! 裴锋介绍:3C超级快充电池采用新型液冷系统,散热效率提升1倍,目前已完成了冬标验证,性能稳定可靠。 更重要的是,3C超级快充不挑食儿。在目前已有的充电桩就可以实现充电。官方称:该技术可匹配现有充电电压平台和快充站。 2、6C-500KM超级快充 广汽6C超级快充电池系统也已经在路上。该系统最大电压可达900V,最大充电电流超过500A。可以实现0%-80%电量充电时间8分钟, 30%-80%电量充电时间 5分钟。 在使用寿命方面,车辆常温下6C快充,循环可达100万公里;量产时间方面,官方称,目前,6C超级快充电池正在开展量产搭载测试。 不过,实现6C超级快充对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更大功率的充电桩。广汽集团将协同推进超级快充网络的布局,计划在2021年内布局超过100个超级快充站。 二、续航1000公里不吹牛,今年量产。 续航1000KM,曾被媒体和消费者痛骂,但是,在广汽科技日上,它来了。 广汽埃安通过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让续航里程超过1000KM。 广汽研究院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梅骜介绍,经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工况进行续航测试,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埃安AION LX,可实现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同时,车辆已经开展了夏季和冬季的高温高寒测试,性能优异,动力强劲,安全可靠。 他介绍,续航1000KM的车型今年量产! 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是个什么鬼? 他介绍,这是一个从材料、粘结剂、极片到生产制造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专利的技术群。 该技术包括“纳米复合硅技术”“自修复粘结剂技术”“梯度复合涂布技术”等,向电池负极中加入硅,并让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被限制和缓冲,不会碎裂。 同时,也像海绵吸水一样,让硅负极发挥大容量的优势,储存更多的能量。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体积减小20%,重量减轻14%;未来,会进一步将体积和重量都减小和减轻一半以上。该技术还对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有明显的作用。 这项技术5年前就开始研发了。他说,广汽集团十年前开始布局谋划进入动力电池电芯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期间,广汽投入数亿研发经费,自主建设了先进、完善的动力电池电芯实验室和试制生产线,招募全球技术精英,自主组建了专业、完整的动力电池电芯自主研发团队。 经过五年的技术攻关,广汽攻克了硅负极材料在大型动力电池上的应用性难题,形成了广汽自主研发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三、“中子星战略”背后的危机意识和自主研发 会上,广汽集团发布了围绕电气化的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即:广汽集团将深度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开启“低碳新动力总成”时代。 广汽的目标是,三年实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电芯规模化搭载应用,中长期实现自研自产逐步走向台前。 为什么叫中子星呢,因为中子星是高密度之星,体积不大,能量极强,速度极快。它寓意是,广汽将用科技的手段打造电池技术领域的“中子星”,实现“小体积”蕴含“大能量”,引领低碳未来! 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介绍,“中子星战略”将从三方面进行技术推进,提升用户体验: 1、电芯方面,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和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将为解决用户续航和充电的不同痛点而并行发力; 2、BMS系统,以卓越的域控制管理和大数据应用能力为电池保驾护航;全系电池无明火,解决用户后顾之忧。 3、电池包,将打造“高安全、轻量化、高集成、低成本”四维优势。 届时,广汽研发的电芯能量密度大于280wh/kg,未来,还将实现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15wh/kg,充电功率达到220-480KW,充电8分钟,续航200-400KM。 中子星战略背后,是广汽集团强烈的自主研发意识和危机意识。众所周知,电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是核心利润来源,靠对外采购电芯终究不是长久办法,自主研发才能把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前段时间,广汽发布的弹匣电池,电芯就是广汽与中航锂电共同研发的。 打造雄厚的自主研发实力,为自主品牌“双子星”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发展赋能,这是广汽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 四、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自建操作系统 当天,广汽还发布了智能网联领域的最新成果: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它在ADiGO 3.0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官方概括三个特点:更加智能化、科技化、人性化。 具体而言,这套系统有如下亮点: 1、自建G-OS操作系统。 在智能物联系统方面,ADiGO 4.0推出了广汽全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G-OS,该系统由广汽集团与科大讯飞联合成立的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跟技术人员聊天得知,这套操作系统是针对车机开发,基础是安卓系统,但尽量去安卓化,避免未来像芯片一样被卡脖子。 电驹哥觉得,这一点非常有前瞻性。目前,全球车企是被芯片卡住了脖子。接下来,车企可能会被操作系统卡脖子。 现在国内车机、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或安卓系统开发,这都是美国人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即使斑马系统和华为鸿蒙系统,也是基于安卓系统而来,只不过做了去安卓化处理。 万一哪天美国在操作系统上再卡脖子,估计比芯片被卡还难受。广汽在车机操作系统上率先布局,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个前瞻布局值得点赞。所以电驹哥觉得它不像国企,比很多民企都有危机感和高瞻远瞩意识。 2、领航驾驶辅助系统(NDA) NDA功能类似于小鹏NGP,蔚来NOP,特斯拉NOA,可以实现自动变道,自动辅助驾驶导航功能。 至此,广汽埃安将成为全球业内第四家推车该功能的企业,更是传统车企中第一个推出该功能的车企。这一点让电驹哥觉得,广汽反应速度太快了,快得不像国企。 据广汽研究院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研发总监张雄介绍,全新升级的领航驾驶辅助系统(NDA),配置31个智能感知传感器,支持高速公路和匝道内单车道巡航、自动换道、自动超车、自动上下匝道功能,可完全解放用户手脚,舒缓驾驶疲劳。 3、记忆泊车系统(HPA)。 这一点也非常强大,类似宝马IX3的记忆泊车。很适合有泊车焦虑症的消费者。 开通HPA记忆泊车后,车辆通过路线的学习与记忆,可以实现中长距离的低速自动驾驶与自动泊车,解决用户熟路场景的泊车痛点。 4、大屏+人机交互+个性化推送 除了上述几个点,ADiGO 4.0还有几个革新。 一是全系应用14.6寸/15.6寸屏幕,大屏上车,跟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大屏看齐,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二是HMI(人机交互系统)焕然升级,通过层级优化,带来友好界面交互。包括:第一层桌面提供了80%的功能与服务;自适应光感视觉主题;百变智能座舱;国内首款量产ARHUD,这是融合智驾与导航的虚拟增强现实显示系统;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实现自动播放自定义音色的提示语。 三是个性化推送。通过AI、大数据赋能,个性化推送,达到千车千面、千人千面的效果,为用户提供“全新感知、大有智慧”的场景服务。 四是持续迭代。利用云平台及大数据,实现对用户需求、习惯、喜好的精准定位,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持续更新迭代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 五、再穷不能穷研发,广汽科技创新的棋局 “再穷不能穷研发”。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说,面对科技创新带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广汽集团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2020年,广汽自主研发投入超5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11%,截至2020年底,自主研发投入累计超3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智能网联领域不断突破。 概括一下广汽在科技领域的布局,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发团队方面,目前已构建了一支近6000人的国际化自主研发人才队伍,打造了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全球研发网; 另外,研发团队也在扩建。冯兴亚介绍,总投资20亿元的广汽研究院二、三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前竣工;总投资约21亿元的南方汽车试验场一期项目也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 2、管理机制方面,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国企混改,成功孵化了广汽超级快充电池技术项目和智能网联技术项目,巨湾技研就是广汽持股,星河智联是广汽与科大讯飞联手成立的。 这种机制加快了高科技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例如,石墨烯基快充技术、硅负极电池技术就是巨湾技研的成果。广汽全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G-OS则是星河智联的成果之一。 3、朋友圈方面,广汽构建了开放合作、融合创新的产业体系,例如,与腾讯合作实现了微信上车,与华为合作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4年量产;与宁德时代、国网电动、南网电动及三家电信公司的合作,也在深入推进。 4、投资方面,广汽资本投资了地平线、粤芯公司等芯片项目,解决未来的芯片供应;也投资了清陶发展、中航锂电等电池项目,布局新的动力电池技术。之前广汽埃安发布的弹匣电池,就是广汽与中航锂电一起研发的。 此外,广汽在智能网联、动力电池以及车用芯片等关键核心领域,也在布局之中。 5、发展规划方面,冯兴亚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广汽集团将继续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主抓手,助力广州建设成为大湾区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中心,构筑全球智联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枢纽。 资料显示,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约7500亩(5平方公里),广汽集团及各落户园区企业总投资额预计超450亿,将围绕“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生态小镇”三大领域,重点布局智联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研发设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文化旅游、汽车商贸服务、汽车生活服务等六大业态。 以上介绍的只是智能网联电动方面的科技,此外,现场广汽科技展,共分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概念与造型设计、钜浪动力、整车开发验证、底盘车身工艺、数字广汽以及创新广汽(IGA)八大展区,也涵盖了底盘、悬架、传统动力等技术,,可以说全方位展示广汽集团在各领域最新成果。 总之,这次科技日,显示出广汽埃安的反应速度、前瞻布局、危机意识不像国企,像造车新势力,在混改领域的尝试也战果初显,给其他国企树立了榜样。它已经在自研电芯、芯片布局、操作系统开发、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提前卡位。这也让它的未来十年充满生机与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