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金华303 2021-04-10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省江宁县有个姓叶的裁缝,妻子早年去世,家中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叶巧娘与他相依为命。叶巧娘长得端庄貌美,又精通裁缝针线,乡里大户人家相中了她,准备将她娶去当儿媳妇,只等明年开春就办喜事。乡里的一些无赖恶少对叶巧娘垂涎三尺,叶巧娘端庄持重,父亲出门后,她就把大门关上,独自在绣楼上做针线活。恶少们在楼下转悠,始终没有任何调戏的机会。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的一天晚上,叶裁缝从外面做工回来,一眼就看见自家大门敞开着。叶裁缝心中疑惑,连忙高声呼唤女儿,却始终听不到女儿回应之声。叶裁缝赶紧丢下挑子摸到楼上,他点起灯烛一看,顿时惊讶得目瞪口呆:女儿叶巧娘被自己的裹脚布紧紧地绑缚在一条长板凳上,裤子衣服被剥掉,扔在凳子边上。叶巧娘喉部有深深地指痕,身体已经冰凉发硬,在地上还有半截血淋淋的舌头。叶裁缝目睹女儿惨状,痛心得放声大哭,连夜跑去县衙报了案。

江宁知县接到报案,赶紧带着三班衙役前去勘察。按照《大清律例》规定,地方官员接到报案必须亲自到场勘验,如果怠慢不查将被杖责六十。江宁知县到了叶家,查看了叶巧娘的尸体后认定这是一桩强暴杀人案,凶手一定是觊觎叶巧娘貌美,才上楼将她祸害并掐死了她。地上有半截舌头,这半截舌头必然是凶手所留。江宁知县一边让仵作查验现场,一边派人搜捕断舌之人。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第二天上午,城内的城隍庙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人,此人趴在庙里的香案之下一动不动。庙祝公是个细心的人,他上前询问那个青年从何而来,为何趴在香案之下。青年回转身来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摇着头,口中还有鲜血不断往下滴。庙祝公被眼前一幕吓得不轻,此人不能言语且嘴角流血,必然与叶家命案有关。庙祝公让人将青年绑了,押送去县衙审问。

江宁知县升堂问案,断舌之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口不能言语,只能用手不断地比划着。江宁知县审问半天,此人却只承认进入过叶家,也企图对叶巧娘行凶,但没有行凶杀人。江宁知县认为此人纯属狡辩,一定是他垂涎叶巧娘貌美并进入叶家行凶,地上的半截舌头显然是他行凶时被咬断的。江宁知县让人拷打断舌之人,又用竹签扎手和夹棍夹指头,断舌之后被打得奄奄一息,最后承认了全部罪行。

按照大清律法,审案定罪必须要有人证物证。叶家地上的半截舌头的确是断舌之人的,断舌之人也承认进入过叶家,周围邻居不知发生了此事,因此无法证明断舌之人是否杀死了叶巧娘。此案只有舌头为证,并没有目击证人和其他指控之人,全凭断舌之人被屈打成招后的供词定罪。结案陈词报上去后,上司也不多加核验就审批通过了,只等着秋天到来后开刀问斩了。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不久之后,江宁知县任满升迁,袁枚调任江宁知县。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祖籍浙江钱塘县。袁枚被人称为才子,他智慧过人且办事公正,对地方的治理很有一套办法。

按照清代惯例,新任知县上任后必须处理上任留下的案子,袁枚仔细查阅了案卷,又提审了断舌之人几次,又走访了叶裁缝的邻居。经过一番调查,袁枚发现此案疑点重重,有很多地方违背常识。最明显的一点是,一个人被咬断舌头之后,剧痛和惊恐会让人放弃行凶。断舌之人要咬断了舌头,他一定会负痛逃走,绝无可能再把叶巧娘绑在凳子上行凶的。

断舌之人若真是凶手,那他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件事情,因为叶巧娘必然会拼命反抗。断舌之人受了伤,躲避求医尚且来不及,又如何还能继续行凶?袁枚分析了一番之后,把断舌之人提出来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将他释放回家找人医治舌头。断舌之人不是凶手,那凶手一定另有其人,袁枚决定用妙计逼出凶手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袁枚画像

第二天,县衙门口张贴出了一张布告,布告上的内容非常新奇怪异:县令袁枚将在县衙大堂审问裹脚布,让裹脚布伏法认罪。街坊一见此布告,认为袁枚是一个疯子,放着凶手不去抓捕,却大费周章地审问裹脚布,这世上哪有审问裹脚布的?裹脚布就是一件死物,死物难道会开口不成?百姓听说袁枚要审裹脚布,感觉新鲜好奇,于是纷纷前来围观审案。

袁枚坐在大堂之上,让衙役们搬出长凳和裹脚布来,让衙役们用棍子击打裹脚布,用鞭子抽打长凳,衙役们一边打长凳和裹脚布一边嘴里大喊着:“看你招还是不招?招还是不招?”

这一幕显得滑稽怪诞,百姓像看耍猴一样觉得好玩,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把衙门院子里站得满满的。到了中午时分,袁枚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下令衙役把县衙大门关上,周围守城的兵丁在门口管控,县衙里的人一个也走不脱了。

县衙大门突然关上,围观的百姓面面相觑,不知道县太爷闹的是哪一出。袁枚拍了一下惊堂木让众人肃静下来,随后便说对百姓们说:“本官已经审得明白,昨夜神明已经托梦给我,今天就能捉到凶手了。我依照神明指点,把裹脚布系在衙门里的两根柱子上,但凡想出去的人,必须用手去摸布。从东头摸到西头,摸了裹脚布没有异样的人,就可以出门回家。如果是凶手摸了裹脚布,裹脚布就会把他的手缠住。”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袁枚说完,让衙役把所有人分成两队,按照顺序一一过去摸裹脚布。百姓们一一摸了裹脚布出了大门,最后剩下了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似乎有些踌躇,一个年长的推着年轻一点的人走到裹脚布前准备触摸,这两个年轻人的手还没摸到裹脚布就已经颤抖不止,眼睛还不停地往县衙大堂上望去。这一切被袁枚看得一清二楚,袁枚当即让衙役将这两个人拿下审问。一番审讯之后,这两个年轻人果然交代了杀人的经过,此案的真相是这样的:

原来,那天傍晚有一个货郎经过叶家门口。叶巧娘正好用完了针线,于是便叫住货郎下楼去买针线。叶巧娘挑选好后,才发现由于刚才下楼匆忙没有带钱,于是她又返回楼上去取钱。叶巧娘上楼取钱时将大门虚掩,并没有把门关严实。她觉得自己马上就能回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而问题偏偏就出在了这里。

叶巧娘没有关门,这一切被那个断舌的青年看在眼里。断舌的青年对叶巧娘垂涎已久,经常在叶家门口窥探寻找机会。断舌的青年见叶巧娘没有关门,于是便闪进巷子迅速钻进了叶家。叶巧娘并未察觉有人进了家,她出门付了货郎的针线钱后,又把大门关上返回了绣楼。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叶巧娘回到楼上刚要坐下,躲藏在家中的青年突然一跃而出,一把将她抱住强行亲吻。叶巧娘吓得不轻,随即本能地拼命挣扎,叶巧娘一怒之下咬断了青年的舌头。那青年舌头被咬断,鲜血瞬间喷了出来,剧痛让他无法继续行凶,于是急忙捂着嘴下了楼。青年被咬断舌头,他一只手捂着嘴一只手拉开门跑了出去,叶家的大门再次被打开。

几分钟后,两个恶少游荡到了此地,他们看见叶家大门洞开,心中欢喜不已,于是便从大门进入叶家,悄悄上了绣楼。此时叶巧娘惊魂未定地坐着发呆,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人闯入了家中。两个恶少扑上前去,一个人将她抱住,一个人解下她的裹脚布将她捆在长凳上施暴。

两个恶少害了叶巧娘后,害怕被叶巧娘指认他们行凶获罪,因此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叶巧娘掐死。作恶之后,两个恶少匆匆跑出了叶家,他们同样没有关上大门。晚些时候,叶裁缝回到家里,这才发现大门洞开,女儿已经被人害死了。案发之后,两个恶少躲到了城北一家酒馆避难,断舌青年则躲到城隍庙里躲避衙役追捕。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案情真相大白,袁枚按照《大清律例·刑律》的规定判处两个恶少斩首,并将尸体示众三日以儆效尤,断舌青年因为已经杖责教训,所以不再追究其责任。此案告破之后,百姓们这才明白袁枚审理此案的真实用意,原来他审裹脚布并非是无能,而是一种智慧的断案技巧。袁枚如何断定二人就是凶手的呢?难道裹脚布真的有这种神秘力量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案发之后,袁枚经过排查后发现,城中有两个恶少突然消失了,这两个人天天在城隍庙前赌钱,赢了钱就到处惹事。这两个人形影不离,叶巧娘被害之后,他们却突然消失了。当断舌青年被捕入狱后,这两个人又出来活动了。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个人有作案嫌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为了验证这两个人是否是真凶,袁枚故意设下了这一个审理裹脚布的计策,用心理暗示迫使这两个恶徒现出原形。果不其然,这两个恶徒迟迟不敢去摸裹脚布,当所有人都走完后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摸,由于内心的恐惧使得他们双手发抖。袁枚一眼就看出了这两人心里有鬼,于是当场将他们抓住,并以此破了此案。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袁枚智破此案,一来是他慧眼如炬,二来是他运用了心理暗示。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县令断案很多时候只能凭借经验和智慧,推理和一些小技巧的运用往往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枚智审裹脚布,破了这一桩连环奇案,否则断舌青年必将被斩首顶罪,两个恶徒将永远逍遥法外了。袁枚的这种断案技巧,至今仍然被人们采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