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经常出现的“东三郡”“南三郡”,究竟指的是什么?

 五军中郎将 2021-04-10

对于阅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们而言,经常会发现在《三国志》一书中往往出现“东三郡”“南三郡”的记述。那么,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基于此,笔者便和大家梳理一下“东三郡”和“南三郡”的具体内涵。

东三郡


所谓东三郡,是指在汉中以东的三个郡,即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的统称。

需要指出的是,房陵、上庸和西城原本是益州汉中郡的三个边陲小县,直到汉献帝建安末年才改县为郡。

房陵郡的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上庸郡的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城郡的治所则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

需要指出的是,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合称为东三郡并屡屡出现于《三国志》中,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三郡所处的地势险恶,周围重山叠嶂,自成一体。而就战略位置而言,东三郡是联结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枢纽。正因如此,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围绕东三郡展开了激烈持久的争夺。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夺得汉中后,便令孟达、刘封夺取东三郡,暂时掌控了东三郡。关羽北伐失利后,孟达降魏,东三郡落入曹魏集团手中。

南三郡

所谓南三郡,是指荆州地区长江以南的三个郡,即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的统称。

赤壁之战后,南三郡以及武陵郡都被刘备夺取,成为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地盘。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以刘备取得益州却不归还荆州为由,派遣吕蒙率军西夺南三郡,史称“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

在此情况下,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爆发了南三郡之争,最终双方讲和,孙权以南郡一地换取了长沙、桂阳两郡。然而,好景不长,四年之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趁荆州守将关羽陷于襄樊之战时,再次命令吕蒙袭夺荆州。最终,南三郡全部落入孙权之手,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

以上便是关于东三郡和南三郡的相关内容,欢迎各位继续进行补充。可以说,东三郡和南三郡的纷争史,正是魏蜀吴三国斗智斗勇的产物,是当时局势演变的重要折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