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病虫害每日一讲(柑橘树脂病)

 宋德福beilfdtk 2021-04-10

图片

柑橘树脂病



图片图片图片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树干、树枝、叶片、果实。


2、危害症状

① 流胶和干枯,枝干受害常表现两种类型(可相互转化),多发生在主干分叉处和其下的主干上,以及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西南向枝干。病部皮层组织松软,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病势发展慢,病部干枯下陷,其周缘产生愈合组织,已死皮层开裂脱落,木质部外露。

② 褐色蒂腐病,主要发生在成熟果实上,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运过程中发生较多,从果梗开始,环绕果蒂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并向脐部扩展,边缘波纹状,最后全果腐料,病果皮较坚韧,手指按压有革质柔韧感,病果内部腐烂较果皮腐烂速度快,因此,当果皮病部扩大至果面1/3~2/3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沿果心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向脐部迅速扩展,并达到瓤瓣间及果皮白色部分,使之变色腐烂。高温条件下贮藏,病果迅速腐烂,有时在病果表面亦长白色菌丝体,并形成灰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状分生孢子器。

③ 砂皮或黑点,病菌侵害新叶、嫩梢和幼果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散生或密集成片,病菌危害限于表以及其下的数层细胞。

图片

柑橘树脂病的病原菌均为弱寄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病部及枯枝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来年温度达到10℃以上时病菌开始萌发生长繁殖,并随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在适宜条件下(温度15~25℃,湿度较高),侵入新梢、嫩叶幼果上,不断繁殖,进行再侵染。

柑橘树脂病全年均可发生,柑橘树势衰弱,受到冻害或有各种损伤时,易受病菌侵染,尤其是地温和冻害往往会加重树脂病的发生危害。在冬季气温低的柑橘产区,病菌常常在寒潮冻伤树体后乘虚而入,来年温度、湿度适宜时,病害便严重发生。一般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

砂皮症状只会发生在幼嫩组织上,寄主抽梢或谢花(春梢、夏梢、幼果、秋梢),若温度适宜(20℃左右)、多雨或高湿天气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

图片发病流行原因

发病流行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为管理上的不足所导致的,包括土壤问题、肥水不当导致舒适差;种植过密、修剪不及时导致的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导致的树势衰退等。

除此柑橘不同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温州蜜桔、甜橙和金桔发病较严重,其次为槾橘、朱红、乳橘、早橘。


3、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

进行合理的修剪,保证树势的稳定,协调好结果和生长之间的关系;每逢雨季应当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及时进行病虫防治,避免出现机械伤口和病虫伤口;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淋根型),均衡土壤营养,提升树势与抗病抗逆能力。

2、清除病原菌

冬季对柑橘的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柑橘树遭受冻害,而且还可以消灭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虫。冬季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下部的腐烂皮层和木质层,集中起来深埋或者烧毁。春梢萌动前,喷石硫合剂等杀菌,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原。

3、药剂防治

根据砂皮病的发病规律,在清园期、春芽萌发,谢花2/3、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秋梢萌发期抓准时机施药。

第一次用药,清园期:

15%笨醚甲环唑·15%丙环唑3000倍。冬季病菌生命力弱,使用强内吸性、活性高的杀菌剂,可大大减少病原菌基数。

第二次用药,春梢萌发期(1厘米):

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春梢萌发1厘米时应打药。消灭砂皮病菌,防止侵染春梢幼叶;可加入有机碳类+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春梢的提前转绿、老熟、壮实,病菌不易侵染。

第三次用药,谢花2/3:

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丙森锌600倍。有效消灭幼果砂皮病菌,促进幼果发育。

第四次用药,幼果期:

4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80%代森锰锌600倍或丙森锌600倍。幼果期雨水较多,使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有效预防砂皮病侵染。

第五次用药,果实膨大期:

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果实膨大期时皮层脆弱,此时期高温多雨,砂皮病容易上果,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内吸性强、活性高、持效期长,可有效铲除病菌。

第六次用药,秋梢萌发期(1厘米):

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000倍+80%代森锰锌600倍或6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秋稍是来年主要的结果母枝,保护秋稍防止砂皮病侵染幼叶,培养健壮秋稍很关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