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昌县桑树许许氏(转载)

 百瑞弨笙 2021-04-10

许昌县桑树许许氏祖根地

   中国河南许昌县许文化研究会

   许姓源于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旧许地,系炎帝神农氏后裔。唐尧时代,高士许由率部族开拓蛮荒,牧耕于此称 “许地”,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四岳之苗裔文叔于 “许地”,建立“许国”;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4年,许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公元前577年,许国被郑国战败,许国割叔申王爷的封地与郑讲和。前576年11月,许国十五世君许灵公为避开郑国无休止的侵扰,决定举国迁都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叔申王爷改装易服带领王族中不愿随迁的王公大臣和老弱病残的许氏族人,搬出都城,在郊外隐居,这就是今天的桑树许村。

   今日桑树许

   桑树许村座落在旧“许地、许国。三国时期的曹魏故都,今河南许昌市东城开发区内。属许昌县邓庄乡辖区。全村总人口约1700人、500多户。全村年总收入750多万元人民币,是当地较富的村镇之一。该村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距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500米距即将开工的高速铁路许昌站200米:西距北京至深圳(107国道)200米;北京至广州铁路许昌站6千米;村南是市区的七—路;村北是连云港至西安(311国道)和许昌市至高速路许昌站的迎宾大道;北距郑州国际机场48千米;西距南水北调中线主通道36千米。是—块难得的天下商贾开发事业,施展才华的风水宝地。

   桑树许溯源

   据传说,许姓源于5000年前上古时期旧“许地”。居尧时代贤者、高土许由、曾率部族开拓蛮荒、牧耕于此。夏禹即位后,臬陶后裔封于许和胤甲四年昆吾氏迁入许氏有所发展。据史书载到周武王初年,文叔建“许国”,许
氏第一次走向全盛时代。“许国”在历史上历经坎坷670余年,由于地处南北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许氏臣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据史书上记载统计,在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参加会盟18次,被迫跟随去参加
讨伐他国13次,自己遭到侵伐11次,其中仅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有覆国之虞的大战几十次。

   公元前577年,许国被郑国战败,许国割叔申王爷的封地与郑讲和。前576年11月,许国十五世君许灵公为避开郑国无休止的侵扰,决定举国迁都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叔申王爷改装易服带领王族中不愿随迁的王公大臣和老弱病残的许氏族人,搬出都城、在郊外隐居。临迁前,许国王公大臣为记住这奇耻大辱和丧国亡家之恨,因当时文字尚不发达,记事、记人均以物示志。就在迁徙前夕,老王爷率王妃、王族及城中百姓在故城外许叔申王爷的封
地里,这块封地于简王九年(公元前577年)8月,作为战争赔偿割让给了郑国,许国王族就在这块地里栽下一片桑林为念,以志丧国之辱,并警示后人;凡许国后人,记此耻辱,谁若归故地,都要来桑树下植土为信,许氏子孙还要同时给老祖先许由坟上植土。这一凭吊,祭祀古人,给故人上坟、添土的传统习俗,是由许家许氏最早传扬开的,并经久不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桑林成了独树一帜,并长成了千年大树,后来被近代战争毁于一旦。桑树下由许叔申王爷带领的老弱病残的隐居之地,繁衍成了许氏嫡亲子孙的休养生息之地。这就是今日的“桑树许村”。

   桑树许遗迹轶事

   桑树许居今已有2500多年,留下许多遗迹轶事,主要有:古木参天--大桑树古树传奇;(1)千年召唤。“柳叶黄,桑叶青,古树参天许氏功,东西南北中,许家莫忘宗”。(2)寻树认宗。(3)树下续宗。(4)造福于民。(5)王母遗训--破耻(趾)复国恨(痕)。在桑树许村乃至许昌周边许氏族人中不论男女,不分老幼,每人的小脚趾趾甲分两瓣。外地族人没有这个印痕。这是因为许氏国母发誓要许氏子孙记住丧国亡家之恨,狠心咬断幼婴的两个小脚趾,以警示激励后人,不论男女,一定不要忘记国仇家恨。(6)光武帝藏兵许家坟。(7)桑树许古迹“中岳庙、关帝庙”。(8)始祖不受禅。(9)许叔申割地保族人。 (10)许行倡导“君民并耕”。(11)“许国”不养兵380年无战事。(12)许氏不分等,见面不论辈,统称“爷儿们”,以示人丁兴旺,不称“一家子”。避疏远之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