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故处士石君墓志铭》原石及拓本

 家有学子 2021-04-10

一说到唐代楷书,我们想到的便是欧、颜、柳。较之魏楷的欹侧雄强,刀笔随意之特点,更显平正清健、法度紧严,形成书法史上楷书的又一座高峰。然而从近年大量出土的唐代楷书墓志分析,当时并不是所有的楷书都以“欧、颜、柳”面目出现。尤其是民间墓志,大多并未受此三家束缚。有的全然不见他们的影子,却直接魏晋。最近在山西汾阳出土的《唐故处士石君墓志铭》其书法布构颇具特色,既有行、草、楷诸体运用,又有大小欹侧上的错落变化;有的开合明显,极为夸张,有的中宫紧收,笔画精微。

图片

《唐故处士石君墓志铭》整拓本

该墓志高四十五厘米,宽四十五厘米。竖列十五行,字距偏大,行距略显,通篇舒朗、明快。笔画破石不深,粗细变化虽不大,但轻微的提按使笔画波折张力凸显。单字中多有行书连笔,也有几处纯为草书面目出现。整篇运笔气息连贯,节奏自然,称之为一通行书墓志,亦不为过。

从该墓志的书法我们不难窥见,当时民间书刻者捉笔操刀的状态是何等的轻松自如。无论夸张的结体还是跳动着的笔画,抑或激情之处的草书,让人充分感觉到了谈笑间的洒脱,不为法度拘局而怡然自得。虽沉睡千年,却豪情犹在。

图片

《唐故处士石君墓志铭》原石

再作仔细分析,大的特点可归为“帖的运笔,碑的韵味”其运笔特点上承二王,飘逸庄润。尤其连笔组合处,如“礼、若、扫、无、衰、为”等字,皆晋人风格。象“潜、曾、升、岁、遘、既、驰、疾、痊、殁、窆、厝、宾、暗”等字,结体开张,呈扁横势,魏碑味很足。尤其该志中多处“曰”字符和“目”字符,中间短横处理皆不与两边竖画相连,这与魏碑中的处理方法一致。而且大多“曰”字符也是扁横走势。如此跨度的交溶,正是应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主张。

该墓志破损不大,志文辨识基本清晰:

唐故处士石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良升,字良升,晋侍中季伦之裔。从宦汾曲,因而家焉。曾祖德,祖招,并不仕。父景仙,乡闾豪族,人伦龟镜。君德行惟高,礼义惟广。居南郭而待宾友,业东皋而养生涯。色无愠容,言不处发。识玄关而深入,知天命不忧。望之若秋月悬空,近之若寒□出涧。岂意流年不歇,壮志潜销;急景相驰,衰容暗换。贞元四年四月,遘疾不痊,终于高良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九。元子无敌、次子少清,既失不天之荫,长怀安厝之忧。遇以吉辰,为之棺椁。以其年十月十一日,窆于州城西五里平原之旧茔,礼也。书文刻石,表封树之岁年;植栢栽松,记子孙之禋。□铭曰:嗟乎夫子,殁而余美。松槚森森,丘陵垒垒。千秋万古,空闻流水。扫拜哀之,我孙我子。

共计二百九十三字,刻于唐贞元四年(789)。墓主石良升在《汾阳市志》中并无记载,从志文第一行“晋侍中季伦之裔”可知为晋石崇(249—300)之后。石崇,字季伦,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著有《金谷园》十卷等。在晋武帝时升迁至散骑常侍、侍中。房玄龄曾评价石崇:石崇学乃多闻,情乖寡悔,超四豪而取富,俞五侯而竟爽……。该墓主自称名门之后,墓志书此一笔,也算为之增荣。

墓主身份不必深究,书法价值却不可小觑。不仅字体本身值得研习,作为对唐代书法特点的进一步研究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