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展览

 嘟嘟7284 2021-04-10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作是“彩陶的故乡”。


1974年春天,柳湾当地村民在平整造田、挖渠引水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巡回医疗队向省文化局转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来陶器等实物标本,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它是我国迄今为止黄河上游规模最宏大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葬群,距今有4600年左右的历史。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的墓葬排列有序,成群分布,整个墓群前后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


史前文化艺术圣殿

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彩陶博物馆的整体造型酷似青海出土的大通舞蹈纹彩陶盆,古朴庄重,创意别致,不落窠臼。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展示彩陶系列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其背靠的柳湾坪和特有的台阶式地貌使彩陶博物馆得到了天然的护佑,使之静卧于一方风水宝地上。

“5·18”国际博物馆日,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结果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海东市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推介的“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获得优胜奖。该展览按彩陶博物馆的陈列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墓群墓葬

这两座墓是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葬,处于母系社会晚期。墓葬形制是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竖穴墓坑,木棺多为长方形或梯形棺。


 这三座墓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墓葬形状有椭圆形、“凸”字形和圆角长方形等,而且多数有墓道和封门,其中第三个“凸”字形是全墓群最大的墓,出土的陶器就达91件,其中的彩陶就有86件,由此推断这个墓主人就是当时的氏族首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齐家文化的墓葬距今有4000年左右的二、三百年间,正处于铜石并用的时代。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奴隶社会,这两座墓葬中有棺木的人就是墓主人,而在棺外的则是殉葬或是陪葬的人。

辛店文化的墓葬处于青铜时代,墓葬形制为圆形或椭圆形竖穴土坑墓,葬式一般是仰身直肢葬,随葬品多的也就4、5件,少的只有1件。由此推测,当时可能由于气候原因或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逐渐离开故土,进行迁徙,寻找新的家园。

8个不同时期的墓葬挖掘现场,像是走进了原始的冥冥世界中,直观的展现出柳湾先民的埋葬制度。

第二单元——柳湾先民的经济社会

半地穴式房屋

缝纫纺织工具

炊具

礼乐用具

陶器制作工艺

利用遗址出土的生产生活用具和场景,生动模拟了柳湾先民们的衣、食、住、制陶和狩猎等生产生活情况。那个时代的生活文明程度一目了然。

第三单元——彩陶集萃

这是馆内最大的文物展厅,按照年代的前后顺序排列,展示了柳湾遗址发现的四种文化类型彩陶中的经典器型、纹饰和符号,直观的感受柳湾彩陶的独特文化魅力。

半山类型陶器,其纹饰较复杂,动感强烈,以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

裸体人像彩陶壶,属马厂类型,是稀世艺术珍品,它被列入中学美术教材,被誉为是我国最早的浮雕作品。(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马厂类型陶器,是半山类型的继续和发展,到了马厂类型中晚期,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器形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彩陶器形腹部膨大,瓶颈较短,以蛙形纹、四大圆圈纹最为常见。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这一时期制陶业开始走向没落,主要以素陶为主,主要器型有高领折肩蓝纹壶、双大耳罐、侈口罐、三耳罐、盆、鬲等,多用单彩,绘有简单的网格纹、菱形纹、对折的三角纹等。

辛店文化的陶器器型以罐为主,有鬲、盆、杯、鼎、豆、盘等,陶质粗糙、疏松,火候较低,器表多磨光,有的施红色或白色陶衣。纹饰别具一格,笔触粗犷。

三个单元的展示,从柳湾先民的埋葬制度、丰富的物质生活及充实的精神世界,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柳湾彩陶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史前文明。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堪称史前文化艺术殿堂,在这里,我们仿佛在与远古的先民对话,在这里,奇妙多姿的彩陶流成了河......

编辑:客家小妹  责编:沈月慧

审核:杨树

图片来源:青海新视界、网络、美篇作者海娃

参考资料:《乐都人文印象》、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