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营长

 巫山人文地理 2021-04-11

 尹君 /文

“营长”是一个人的外号。像许多刚满十八岁的男孩一样,三十年前,高中毕业,他带着一脸青春痘和无处发泄的激情当兵去了遥远的东北。他在部队干得有声有色,当班长、读军校、受嘉奖,三十二岁就当上了坦克三营的副营长,又过了两年,他转业回到地方在农业银行一个乡下的营业所当主任。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来到营业门市对工作人员说,找一下你们的银长。大伙儿一头雾水。老大爷说,你们银行的领导不是银长吗?大伙儿顿悟,是银长,是银长,按您老这种逻辑,旅游局的领导还叫旅长呢。不管怎么说,“银”和“营”有些同音,加之有当副营长的经历,从那以后,同事们就一直以“营长”称呼他了。

四年前,营长年届五十岁,便从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在支行营业部当了一名客户经理。一天,支行领导找他谈话,说派他到他的家乡、也是全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双龙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营长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和营长关系很好的同事知道此事后对他说,你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何必还去吃那些不必要的苦?营长听后立马正色说道,我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有着三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有些战斗我得上,何况双龙镇还是我的家乡,我没有理由不为家乡脱贫攻坚出一份力。就这样,营长拧着简单的行李,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回家乡的路,一如当年离开家乡去部队一样。

花竹,大宁河畔一个宁静的村庄,除了一片碧绿的江水外,还荡漾着一个游子滚烫的心。

营长说,他曾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风,没见过这样天昏地暗,更没见过风把墙刮倒、把水池的水刮干,它想怎么刮就怎么刮,毫无章法,毫无规律,它像脾气极坏的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在这片土地上折腾,刮得整片田地都荒芜了,栽下的李子树能活下来都是英雄。


风应该是小了,外出务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我知道这里的每一个人对土地天生都有一种归属感,营长说那是他们生活的根。对于这么大一块土地,我们又喜悦又陌生,怎样才能种好它呢?我们完全没有思路。看着纵横交错又干涸的水渠,都想着山泉流进地里的情景是什么样子,但前提是先得把水引进来。庄稼灌溉用水和三百多户农户安全饮水是营长的一块心病。为了早点看到水到渠成的壮观景象,村里的人也是拼了,体力活有时候简单到只需要一把力气,没多久,干涸的水渠该疏通的疏通了,该平整的平整了,该堵漏的堵上了,有眼力的人水渠修得平整漂亮,直直的从田头到田尾,饮水用的水管也安得有模有样,从田坎上或粗壮的枝桠上直直地拉进厨房,还装上了金属龙头;也有人干得不好看,便有人打趣说,看你整的像猪拱出来似的,大家都知道是开玩笑,相互一笑又各忙各的。不管干的好和不好,大家都期盼早点干完手中的活,等着水来的那一天。

期盼的事一久便成了一种痛。大家都觉得万事俱备,就差水来了,可水迟迟不来。于是大家就猜测是怎么一回事,人心也变得浮动起来。


一打听,钱出了问题。营长向支行领导汇报了此事,支行领导及时与镇政府和村支两委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修改了供水方案,总成本也降低了近十万元,但还有五万元缺口没有着落,营长急了,光急有什么用。一天营长从村里匆匆返回支行,将情况如实向支行领导作了汇报,建议以员工捐款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并率先捐款三千元。营长的做法感染了全行员工,没几天,资金问题就解决了。水一来,风也小了。你看,有些村民坐在田坎上一边玩手机一边灌溉;有些村民哼着山歌,轻轻一拧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有的甚至溢出水桶,他们也不觉得心疼。营长说这些话的时候,像一个得胜归来的将军,结果被他说得云淡风轻。

奔波,有时候也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营长每天都会在田间地头上流连眺望奔波,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测算他们的收入与支出,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讲解农行金融扶贫知识,填写各种表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

向老四和营长是从小一起摸爬滚打的发小,自从营长到花竹驻村帮扶以来,经常见面却从不主动打招呼,有时在田埂上面对面碰着了,实在绕不开,向老四才会向营长点一点头,侧身让过营长,然后快速离开。穷,拉开了两人的感情和距离。

向老四每天雷打不动地上山挖野菜,听说是为了喂养圈里那三头瘦骨嶙峋的猪。山坡上那片薄土,庄稼都长不好,野菜也很匮乏。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那几头猪就是向老四一家的希望。

我心疼他的辛苦,更痛恨他的倔强和不开窍,知道情况后,营长变着花样想和向老四亲近,向老四还是避而不见。我只有来硬的了。营长说,我是了解农村的,我更了解我的家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养羊是摆脱贫困的一条好路子,我自己掏腰包买了一只母羊和三只小羊羔送到了向老四家,刚开始他并不领情,我就三番五次去找他,给他做工作:我们小的时候,养羊确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十只羊也卖不出现在一只羊的价格,几张又脏又旧的纸票子,一番讨价还价,几个月的小羊羔和它的群体生生分离,咩咩地叫着被人牵走,母羊顾不上和自己的孩子道别,只有含泪回望一眼,因为它的身下,还有几只嗷嗷待哺的小羊羔把母羊的奶头咬得紧紧的。那时,大家都穷都苦,一样,便觉得不丢脸。如果你现在还是老样子,不思改变的话,致富的路上就只剩下了你!如果按现在的行情,一只母羊一年下再次崽,一次就算只生两只,长够三个月就能卖六百元,你说生活还会没奔头!

两年过去了,向老四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不但自己腰杆直了,还带动了周围近十家村民致了富。过年时,向老四兴冲冲地找到营长,见面就把肩上一只羊腿扔了过来,营长拒绝,向老四发飙:怎么的,瞧不起还是咋的?我俩是发小,过年给你一只羊腿不过分吧。

驻村四年,营长第一次“收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营长说,每当想起艾青先生《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忧伤与无限感动。春分刚过,雨水便多了起来,去养殖户老李家的那条乡村小道湿滑难走。营长说,不去不行呀,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老李饲养的五千多只鹌鹑和两吨多鹌鹑蛋滞销,急得老李天天骂娘,我也急呀。要到老李家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一些,很多泥沙碎石和着雨水在窄窄的小路上滚动,我举着雨伞艰难向老李家走去。已经看得见养殖棚了,头顶一声炸雷响起,心中一惊,脚底一滑,我便重重地摔在小路旁的沟渠中,这一跤跌得确实不轻,手脚多处被摔伤,裤子的膝盖处也被路旁一根枯枝挂出了一个大口子,眼角也冒出了殷红的血,像一只蜈蚣在脸上蠕动。营长说,这里山高坡陡,摔跟头是常事,只是这次比以前摔得更狠了一些。营长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驻村驻得久了,走村串户多了,就和这里的人们更加有了感情,见到他们就像见到自己家人一样,但我最害怕的就是看见那些渴求的眼神,像锥子一样,时时刺痛你的心,所以,比起那些生活艰苦的贫困户来说,这点伤真的不算什么。

说这话时,营长的目光忧伤而辽阔,他那张生动的脸因风吹日晒而变得肤色黝黑,却闪着亮光。

回到支行后,营长把老李的情况如实向支行领导进行了汇报,营长说,虽然通过农行“四融平台”线上销出了一部分,但还有不少产品积压在家中,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帮助,老李一家恐怕一夜就要回到“解放前”。贫困户的困难就是命令。支行领导当即拍板:支行食堂购买一部分,动员全行员工购买一部分,通过“四融平台”再销售一部分。没几天,老李深皱的眉头舒展了,见到谁都笑眯眯的,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底气十足。

行动和繁荣是孪生的。营长驻村帮扶的这几年,村庄在树木的掩映中一天比一天红火,树木越来越茁壮,大风越来越平和,房子越来越气派。时间把村庄披上了一层和谐的绿色。向老四的儿子已大学毕业,在村里当了一名村官,营长知道,村里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也将继续参与村庄的兴盛和繁荣,生生不息。营长说,每次看着村庄在黄昏中被炊烟环绕,母亲叫着乳名喊孩子回家吃饭的情景,我的心里都是安宁和感动的。

光荣和付出也是孪生的。去年底,营长荣获金融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营长工作的单位也被市县多次表彰。

那天,营长回支行领取“惠农e贷”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等宣传资料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32年12月,贺龙率部经双龙镇向大昌镇进发,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造谣,一路上的住户和商店四门紧闭。同时在石磙槽等地设防阻击。贺龙率领的部队一面迎战,一面高喊:“我们是红军,你们只有放下武器,才是唯一的出路。”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设伏的敌军投降了。一天,一个红军战士提着装有石灰水的铁桶在镇上墙壁上写标语,他看见一个老年人从屋里出来在屋檐下抱柴火。这名战士迅速跑到部队的炊事班端了一碗土豆饭给老人送去,并对老人说,我们是红军,是贺龙的队伍,是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而战斗的。

老人想着红军战士的话,半信半疑。为了检验贺龙的部队是不是真为老百姓着想,他决定试一试。第二天,老人从店铺里拿出五条香烟,找来一个木盘装上,并在木盘内放了一张有字的纸条:每条烟一块大洋。然后便躲在门缝里偷看。红军战士一批一批从老人的家门前经过,老人看见没有红军过了,便忙着打开门一看,盘子里的烟没有了,但里面装了一些大洋。老人一数,不多不少,正好五块。很快,镇上的房门打开了,躲在屋里的人出来了,不少人争着给红军劈柴烧水。

之后,贺龙率领的部队离开大昌,顺势而下,渡过长江,来到湖北,创建了湘鄂川革命根据地。

讲完故事,营长继续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打算依托红色资源,发挥绿色优势,依靠特色产业,围绕环线旅游建设,努力在乡村振兴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营长说这些话的时候满面红光,就像大宁河边那满树摇曳着的火红叶子一样,有着很壮观的辽阔与美丽。我知道,营长驻村帮扶的这片土地,也将以新的风貌继续繁盛。因为营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给了我们无限底气和自信——作为一名老兵,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有些战斗我得上!

 
                          2021年3月30日


作者简介


尹君,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3月入伍,1991年12月退役,现供职于农行巫山支行。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