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有约】| 归途作品:"小蒜节"的回味

 枸杞文学 2021-04-11
佳作有约
 "小蒜节"的回味
                              文/归途
        
2021年4月9日,中塬村第三届小蒜节。也就是昨天,我慕名而去,满载而归。

        

中塬村是人民公社时代,延川有名的"大寨队 ",基层班子过硬,村风文明淳朴,社员勤奋善良,土地资源肥沃,不但六畜兴旺发达,生活富足稳定,而且人勤爱美,家户人讲究卫生,村里小伙子都帅,"家里光景好,不愁闹不下婆姨,姑娘抢的来";女孩儿都俊俏漂亮,早有"铁姑娘"八仙女"姐妹花"姑姑侄女象姐妹���"等等一些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一九七八年我被公社录用为民办教师,分配到中塬村圪曹小学任教,开启了人生旅程的第一站。那里的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一边教书一边向他们学习受益非浅。因此,这里有我敬仰的父老乡亲,也曾留下了我十八岁的年华。我惴着当年的记忆,去寻找往日的情怀,热情洋溢地赶到中塬村第三届"小蒜节"的现场。



赌物思情,感慨万千。内心深处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

       

一是中塬村的巨变让我无比震撼呀。四通八达柏油路水泥路沙石路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节日的各种各样的人,早就准备好的舞台上已经坐满了社会各界前来献计献策的大员。有当地政府的官员,有市县各级退休老领导,有民间艺术大师的风范,有文学大卡云集,有多种媒体的采访,也有诸多新朋友家的小聚,有专门预约的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也有村民自发组织的陕北大秧歌。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时间舞台上高朋满座,群星荟萃,歌舞升平,锣鼓震天,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百姓共建、社会共享的新时代新农村春季文化生产建设大汇演的非凡热闹场景,活灵活现展现了伟大祖国振兴乡村战略的内涵。尽管昨天的天气阴沉略带点雨点,还是疫情期间,但是任何困难丝毫动摇不了老百姓渴望小康社会幸福生活的信念,也阻挡不了这里的发展。我的思绪被一曲高亢的歌声打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多么豪迈的歌曲,直白的这里所有人的心声,于是间大家齐唱歌声震天!



二是家乡人的热情让我无比震撼呀!进村就有人民警察专门维护现场秩序,安排车辆,引到登记,介绍活动内容,规则,就餐方式,赠送特制的带着节日标志的小白帽,凡是来人都象贵宾一样隆重接待,派专人负责送入中心会场。这种民间形式的活动我曾无数次的参与,且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周密精细的安排。原来那种赶庙会式的想法早已被家乡人的热情款待打碎赶到九宵云外,迎面而来的是一场空前无比,庄严神圣的集农业开发,农村经济,文化繁荣一体的农家盛会。会场周围的玲琅满目的农副产品,捎有涌动满怀深情的一张张笑脸,更让人解馋的是大队部院子里的各种农家小吃流水宴和中心会场旁边的那架饸饹床子、饸饹面、臊子汤,无不牵动着每个前来参加活动人的心,一万年不变,无数颗人心,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昭然若揭此时此刻此地人文明的诚恳。

        

三是参与人的状态让我无比震撼呀!昨天,中塬村人和来人的笑脸,是那样的天真烂慢,耐人寻味让人羡慕和兴奋。无论是台上的角色,还是台下的观众;无论是老的,还是小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来自何处,穿着洋气还是土气;不论富贵贫贱官大官小一律平等。笑脸对笑脸,人心换人心,久违的感觉,空前的舒服。

        

实话实说,我是带着问题和梦想去的。当时,我对"小蒜节"有些费解。我想:"自古小蒜野生不种植,春秋两季才收获,家用小菜不上桌,为何拿它做文章呢?"。昨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明白了这一切。更何况我遇见了节日创意人的解释。



寻找旧情是捎事,参观变化是正题,好奇家乡的小蒜节是我本来的心意。当我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的时候,我便设想:如何能让天下人每天都生活在节日里,那该是件多么快活的事儿!于是,我更加期待更多更好地类似这样的节日快快诞生。

        

最后还是感谢,感恩所有的遇见!

 

2021、4、10、晨,阴天,写于延安市慧泽园小区8一6一102室
本栏目编辑:阿娜尔古丽


作者简介:归途,原名,刘台阳,男,汉族,陕⻄延川⼈,1961年7⽉29⽇出⽣,⼤专⽂化。曾经是教师 转⾏政,历任乡镇领导职务,现已离岗。喜欢⽂学创作,在当地刊物和宗谱中刊发过⼀些⽂章。



一起怀着希望,拥抱暖意,不负春光,不负梦想。愿春回大地时,万物更新、硝烟皆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但这种时候我们更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相信,一切终将过去,定会春暖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