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中‖散文: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文斋堂888 2021-04-11

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刘志中

(一)
在我儿时,因母亲孤身一人拉扯我们哥俩,又慌着去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我们,所以他常常把我寄养在距家五里远的大舅舅家居住。
那时,我懵懂的记得,大舅舅家很穷,三间半北屋因1963年发大水,使东边的一间半被冲毁坍塌,只剩下了房屋周围的墙框,而且常年都用大塑料布苫盖着。院子东边一大间连着一小间的东屋成了大舅舅一家人早晚的居住地。我每逢推开东屋那两扇厚重的木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南墙根儿伫立着一个黑黢黢的木立柜,上边躺着一台老式儿手工织袜机,听说是大舅舅在年轻时跟我的一个姨夫在北京街头,学制手工袜子时留下的家什儿。可以看出,年幼的大舅舅在那时就萌生了创家立业的志向。进了大舅舅东屋往南跨过一个小门,是一间逼仄的仓库。东屋的正中间摆放着一个褪了色的老式旧方桌,方桌两边各放着一把圈椅,这大概就是大舅舅的全部家当了吧。在大东屋的北墙根儿,垒着一条头顶头的大烧火炕。我在大舅舅家居住时,到了晚上就和他们一家五口人全都挤在那条大烧火炕上来睡。由于大舅舅村儿西紧倚着一条石太铁路线,晚上睡觉时,我经常被村外那列车轧碾车轨所发出的声响而惊醒,那隆隆的响声听起来很近,就像是从周围的地里冒出来的一样。有时还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时不时发出几声呜——呜——的列车汽笛声儿。不过那时我在那条大烧火炕上觉着很温暖幸福,因为我和两个表哥都打心眼儿里觉着很亲近。那时大舅舅家除两个表哥外还有一个表妹,而且大妗子在生二表哥时,突然患上了头疼病,一疼起来就感觉没抓没挠,虽跑遍了市内所有大医院,可因当时医疗条件所限,最后大妗子落下了双目失明,再也无法看见那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这样三个孩子及要在家境贫乏的环境下求知觅学,大妗子又不能下地做活儿,全家人只有大舅舅一个壮劳力像一棵枝虬葳蕤的大树,用有力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鉴于大舅舅的贫困家境,生产队每年都考虑给他们家里发放些补助款和布票、粮票。可大舅舅偏偏有个耿直倔强的“怪脾气”,凡生产队给的补助一律不收,好像他压根儿从骨子里就不信“穷”、不服“穷”,好像让人怜悯是对他个人尊严的一种直接触犯,只有靠个人打拼奋斗换来的幸福才是慰藉自己心灵的人间最好滋味儿。要强体面又不甘落于人后的大舅舅,在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暗藏着就是拼尽全身力气也要拔掉“穷根儿”的刚强志向!
深秋,我在大舅舅家居住的那条大炕上醒来时,身边早已不见大舅舅和两个表哥的身影儿。我知道,这是大舅舅大半夜就叫醒了两个表哥,用小拉车拉着大车用的两个笆子,到铁路或马路边,村外地里沟沟堰堰处搂树叶去了。等天刚放明,爷三个就拉这一小拉车瓷瓷实实,满的冒尖儿的树叶子,嘴里哈着热气,眉毛上沾着寒霜回到了家里。就这样,巷道里一天接一天渐渐堆满了一长溜儿高高的,长方形的树叶堆。大舅舅就用这些树叶,隔几天沤一圈粪,生产队会计再把出上来的粪肥用皮尺排方后兑换成工分。这样一年下来,大舅舅沤粪所挣的工分比一个壮劳力都多。因而到年底分红时,大舅舅家虽然只有他一人在生产队干活儿,不但不朝生产队贴钱,还年年能分上几百块钱。大舅舅也因此年年被评为五好社员。
(二)
到了70年代,随着两个表哥年龄的逐步增大,眼瞅着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那三间半大北屋总不能让塑料布苫盖着墙头把媳妇娶到家吧。一向勤俭持家的大舅舅暗自下了决心,就是豁着老命也要把那三间半北屋翻盖一新。那时盖房都得用凿刻好的石料做地基。为备足石料,大舅舅不雇一人,每天天不亮就拉上一辆小车,用个旧书包装上两个硬干粮和一个旧军用水壶盛满的热水,到距家30多里远获鹿县石井村去拉石料。刚入70年代的农村,生活还很拮据贫乏,就在那饥肠辘辘,食不裹腹的日子里,大舅舅用那辆小拉车,拉着几百斤沉重的石料,在那崎岖颠簸的山间路上,一个人咬紧牙关,衣衫早已被涔涔的汗水湿透,躬身弯腰,绷紧拉袢,裸露着缕缕青筋的双腿使劲蹬地,一步一挪地朝前移动着这小车,仿佛脚下的路是那样的艰难与漫长,而且一走就是一整天,徒步往返70多里地。更难想象的是,他整整拉了一个月的时间。那样沉重的负荷,那样艰难的山路,那样遥远的路途,他是咋样凭着一种永不放弃和百折不挠的坚韧与顽强,踏趟在渴望幸福的艰辛的路上,在用全身拼搏到极致的力量挑战着超乎常人的一种不可能呀!
一个月的艰难跋涉和劳累,使盖房的石料全部备齐。可大舅舅这个刚强坚挺的硬汉子,还是终于累倒在了病床上,躺了足有半月的时间。等他病情刚刚恢复和稳定后,又以一种不“不服输”犟劲儿,叫上三个孩子,大表哥和表妹一辆小拉车,大舅舅和二表哥一辆小拉车,又到距家20多里远的南高基村的沙坑里拉沙子。在沙坑里每装满一辆小车后,几个人齐搭伙先把这两小车拉上岸,返回来再拉另一辆小车,而且一天两趟,总共拉了一整星期,拉回的沙子就像座小山一样堆在巷道口上。那时,大舅舅因生活贫困,盖不起臥砖到顶的砖房,所以除前门脸外,其余围墙得用土坯垒就。为打土坯,大舅舅赤裸着满是肌肉的古铜色上身,蹬在土坯模子上,舞动着杵子,左腾右跳,把土模子里的土坯敲打的光滑平整。大表哥挥动着铁锨,一锨锨地把土填在模子里,一块块厚厚的土坯也渐渐被垒码成垛。算起来,大舅舅和大表哥顶着爆晒的太阳,共打了半个月16垛土坯。那一层层、一块压一块、一垛连一垛、浸透着大舅舅和大表哥的辛劳与汗水,呈半圆形的长长的土坯垛,远远望去,犹如一首首委婉壮美的诗歌,在广袤的大地上默默地诉说着一个庄稼汉子的不懈追求和朴素的理想。
盖土坯房子,前门脸得从石头地基到窗台下边和门窗上边使用蓝砖。为此,大舅舅通过外村一个斤斤,在距家20多里远的获鹿县徐庄村一户农家找了3000块蓝砖,让大舅舅买了下来。在拉那3000块蓝砖时,正巧我也居住在大舅舅家里,大舅舅就让我和大表哥拉一辆小车,他和二表哥拉一辆小车,到徐庄村儿一天来回两趟往家拉蓝砖。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当天晚上我的双脚伢子就磨满了泡。第二天我硬咬着牙又坚持了一天,总算把那3000块蓝砖拉到家里,虽然我感到浑身酸疼劳累,可一想起大舅舅为拉石料,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跋涉的身影儿,一想起我还能为大舅舅一家盖房做点贡献,心里很是感到高兴和慰藉。
1971年,经大舅舅一家人辛劳打拼,三间半新北屋终于落成。大舅舅望着自己梦寐以求、明净畅亮的新房子,眉宇间露出难以掩饰的快乐和笑容,他好像在说:世上只有干不成事儿的人,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第二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大表哥把俊俏聪慧的大表嫂迎娶到了新房里······
(三)
都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可能因大舅舅上半辈子太辛苦劳累就修来了这样的好福分吧,随着二表嫂相继娶进家门,妯娌俩不但心无芥蒂,而且相处得如同亲姐妹般。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对待公婆都十分的尊崇和孝敬。自大表哥毕业回家先是务农后又当民办教师后,二表哥又在市交警大队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交警,再加上又添了两个儿媳这样的壮劳力,按说苦日子可算熬到了头,今后的日子将会越过越红火了,可就在大妗子72岁那年,由于她双眼看不见,一天,在上门前台阶时,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到医院一检查是摔坏了胯骨。在医院吊着腿治疗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只好拉回家里疗养。要说大妗子得命也够苦了,她娘家是县人,解放前因老家闹灾荒,随着避难的人群,逃到了大舅舅所在的西焦村儿,在好心人的撮合下与大舅舅成了亲。按说一个逃荒避难之人,能嫁给大舅舅这样一个在村儿里出了名的纳言少语、实干持家、憨实敦厚的人,也算是上天赐给他的福气,可好景不长,命运又偏偏无情地封闭了她渴望光明的双眼,让她在万物难辨里拄着拐杖寻觅着生活。谁知多舛的命运又一次不公平地落在了她的头上,使他非但双眼失明,而且又躺在床上再也无能站立。两位孝顺的表哥目睹像是在苦水里泡黄连一样熬到今天的母亲,在床上忍受着病魔的畸痛,再想起父母对自己的那种舔犊情深,每日里心如刀绞般心疼。两位表嫂更是体谅婆婆的不易,甘之如饴地围在床前跑前跑后,喂水喂饭,端屎倒尿,常洗常涮。后来整日躺在床上的大妗子,脑瓜也糊塗了,白天黑夜不住嘴的大嚷大骂。后来妯娌俩就定为一年一轮儿来伺候。大表嫂本来在蔬菜公司上班,为了伺候婆婆,她干脆申请办理了停薪留职,专门在家伺候婆婆。那时大妗子虽然不能动弹,脑子也不清楚,但她嘴头挺壮很能吃,因而一大便就是一裤子,得先用小碗把屎掏出来,才能换洗衣裤。所以每天洗涮的尿布在楼外长长地晒满一溜儿。大表嫂还每天定时给大妗子翻身擦身子,她边擦大妗子嘴里边骂,大表嫂不但不闹,反而是边听着骂边擦。特别是晚上,她竟目不交脻,衣不解带地同大妗子共睡在一个床上,半夜里一听见大妗子敲放在床上的那个尿盆儿,就猛一楞怔赶紧起身,端起尿盆加快接尿,从不懈怠。寡言少语的二表嫂就跟和大表嫂比着一样,同样是每日里精心伺候,晚上同睡一床,每个星期同样是推着婆婆到村里澡堂子洗澡。妯娌俩不愿其烦地伺候双目失明的婆婆在整个村子里传为了佳话,村里电视台、市电台都先后到家进行了采访报道,乡妇联也多次在全乡妇女大会上进行表彰,全家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常言道“百日床前无孝子”可谁能想到,我的两位表嫂作为一个媳妇,竟毫无怨言,经心用意地在婆婆床前整整伺候了十年,只到婆婆离世。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作为一个人媳,一个人能与一个双目失明,脑瓜糊塗,大嚷大骂的婆婆同床而睡,而且毫不怨弃地时时刻刻惦记着婆婆的擦屎端尿,喝水喂饭,甚至日复一日竟能坚持十年。很难想象这十年里的每一天妯娌俩是咋样熬过来的。如果不是把孝道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位置,作为自己人品恪守的最大原则,是一般常人无论如何也难做到的。可见,在我两个表嫂的身上闪现出了“百善孝为先”,像厚重的大山一样的人间大爱和最值得敬仰的我国女性所具有的仁慈、善良的耀眼光芒!人类历史上曾有“凿冰献鱼”、“亲尝汤药”等等大孝子的动人故事,但如果有谁再来书写世上可敬贤媳的感人故事,两位表嫂的亲力亲为一定能为这本史册增添精彩的华章!
我的大舅舅到今年已是95岁的高龄。他所在的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每年他所挣的劳保退休金就达三万多元,还有一千五百元的高龄补贴,每个月社区还给两箱牛奶五斤鸡蛋。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他身体硬朗,心情舒畅,每天还到公园遛弯散步。“福禄皆有孝子得,天将孝子另眼观”。两位表嫂和两个表哥孝敬老人的赤诚之心感动了上苍,换来了好报。现在大舅舅膝下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已成人的后辈儿,也都有较好稳定的工作,一个重孙去年还以660多分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大学。“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心明贤”。受家风的影响,孙子、孙媳每逢外出,都要主动先和爷爷打声招呼。昔日一贫如洗的大舅舅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能活到这把年纪,能过上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开心无比、释然自在,像蜜一样的好日子。
大年初二,我从外边回来正在上楼,涤然间大表嫂给我发来微信,我打开一看,是大舅舅一家人在今年辛丑牛年照得“全家福”,一家老小拥簇着大舅舅,大舅舅端坐在正中间,那张历经风霜的脸庞显得淡定慈祥,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用手指点着数了数,全家共有16口人。我看后,不知哪来的灵感,马上给大表嫂回来一首打油诗:

阖家团圆乐融融,

众星捧月簇老翁。

尊老敬幼家风赞,

幸福美满大家庭。
随即,大表嫂给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作者简介:刘志中,1954年石家庄市生人。爱好文学、摄影。曾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800余篇,多次获省、市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撰稿、编导的两部专题片获市级一等奖,一部专题片歌词荣获国家优秀奖,多篇报告文学收集于农村读物出版社、华山文艺出版社、红旗出版社报告文学集。自80年代初,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现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