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藏會友 丘小君與小洛克斐勒的相遇(新增感言)

 阿君图书馆 2021-04-11

洛克菲勒家族第五代掌门人史蒂芬·洛克菲勒二世在中国创立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延续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开展交流合作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在国际行业资源和专业素质,活跃于多个产业,如:基础设施开发、航空、文化、教育、医药、影视制作及金融行业。先后多次携中国艺术家参加国际艺术活动,与国内多地政府开展重点文化项目合作。为促进中美、中法友谊,对提升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另外的一个重要关联,则是中国艺术品收藏。

我與史蒂芬過去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一個中國書法展上認識,他酷愛中國書法,當時我還送他一幅我的墨書拙作,他和太太很高興,要約我們全家去他家做客。

女兒安妮在為史蒂芬先生講解翻譯書法詩詞的內涵

今年六月份受邀到上海給一位地產商兼大藏家朋友掌眼,藏家朋友剛好有貴賓來訪,這位貴賓就是著名的美國四大財團之一洛克斐勒家族的第五代傳人史蒂芬·洛克斐勒,沒想到時隔數年又與史蒂芬相遇,我向他們講解了這位藏家的藏品。

這件是乾隆黃地洋彩福祿〈葫蘆的諧音)菊瓣尊,是仿乾隆銅胎畫琺瑯的同樣器,故宮僅有銅胎畫琺瑯的同樣器,是這位大藏家的藏品。其實他並不知這一件應是稀世罕見,可能世界唯一的一件琺瑯洋彩瓷。當我發現並講到它的珍貴稀有無價的時候,大家都鼓起掌來,史蒂芬擁抱我,並和我握手照像,讚嘆不已。

黃地洋彩福祿的細節圖

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第五代掌門人史蒂芬·洛克斐勒激動的與我握手拍照

大家聽丘老師講解這件乾隆黃地洋彩福祿〈葫蘆的諧音)菊瓣尊

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的一个家族,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该家族曾创办洛克菲勒基金会,芝加哥大学等。洛克菲勒家族总部在纽约州的威斯特彻斯特县境内,位于哈德逊河上游。

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在“9 11”中倒塌的世贸大楼……翻开美国史,洛克菲勒家族无处不在。从洛克菲勒家族神话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算起,这个美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家族已经繁盛了六代。

从19世纪末期开始,欧美新兴崛起的一批顶级富豪,如洛克菲勒家族、J.P。摩根家族等。这些富豪们将艺术品视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在这个群体中,以洛克菲勒家族最为引人注目,六代人收藏了全世界十几万件艺术品。

2018年春季,佳士得将于纽约隆重举行史上规模最大的慈善拍卖,呈献来自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Peggy and David Rockefeller)珍藏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美国绘画、亚洲工艺品、中国外销瓷器等1600件不同类别的艺术珍品,汇聚洛克菲勒家族毕生致力收藏及世代相传的瑰宝,所有拍卖收益将拨捐指定慈善机构。

David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慈善拍卖

大卫·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是美国19世纪首位亿万富翁约翰·D·洛克菲勒孙辈中最后辞世的一位。他和妻子分别于1996年和2017年去世,两人生前收藏大量艺术品,热衷慈善。据美联社13日报道,洛克菲勒家族决定将拍卖全部所得捐赠慈善事业。他們承諾屆時拍賣所得將作慈善用途,洛克菲勒家族延續一直以來堅持的慈善傳統。佳士得亦被委託重任,於2018年春季在紐約拍賣來自家族珍藏的跨類別拍品大衛‧洛克菲勒遺產委員會(大衛·洛克菲勒為約翰‧D‧洛克菲勒二世及藝術贊助人艾比‧奧德利奇‧洛克菲勒夫婦最小的兒子)將委託佳士得拍賣大衛‧洛克菲勒與佩吉‧洛克菲勒夫婦的私人珍藏,預計將呈獻逾2,000件跨類別的個人物品,屆時拍賣所得將為數項慈善及公益事業籌款。是次拍賣將秉承大衛‧洛克菲勒先生之一生宏遠,即將其生前的大部分財富延續他與妻子對於文化、教育、醫療以及環境事業的長期支持和貢獻。

大衛‧洛克菲勒二世( David Rockefeller, Jr.)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與佳士得展開以慈善籌款為目標的重要契機,這對於整個洛克菲勒家族來說意義重大。我們以能夠完成父親一直以來的心願引以為傲,即與世人分享他們的畢生珍藏,並以此延續由約翰‧D‧洛克菲勒所首倡、洛克菲勒家族一直以來堅持的慈善傳統。」

以畢生時間蒐集、數代相傳,將亮相是次拍賣的收藏反映了洛克菲勒家族對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現代主義繪畫、美國繪畫、英式及歐式傢俱、亞洲藝術品、歐洲瓷器、中國外銷瓷器、銀器、美國裝飾藝術及傢俱等不同藝術類別的熱忱。拍賣舉行前,部分精選更將巡迴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地,並通過展覽、藝術論壇以及一系列公開及私人客戶活動展出。

中國瓷器的收藏

洛克菲勒家族這份龐大的收藏是從小約翰·洛克菲勒和他的妻子艾比開始的。艾比從小就受到了家庭的薰陶,再加上艾比很早就接受了文學、藝術歷史和古代歷史的教育,艾比對藝術有著極好的鑑賞能力。洛克菲勒二世在1884年舉家遷往紐約市區居住,曾在此時參觀過收藏家奧特曼(Benjamin Altman)的陶瓷收藏(後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清代康熙瓷器的裝飾風格令他著迷。這樣的一對夫妻,自然是對藝術情有獨鍾。

1915年,美國金融巨子兼美國鋼鐵公司最大股東摩根(J.P.Morgan)病逝羅馬。家族的繼承人有意出售1500件中國瓷器,其中包括在大都會博物館展覽過的。

洛克菲勒二世得知消息後,決定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購藏這批瓷器。於是,小洛克菲勒向父親請求借貸200萬美元,以便買下他認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收藏家之一摩根的名品陶瓷。

藝術品的捐贈

1963年起,洛克菲勒三世聘請克利夫蘭美術館館長李雪曼(Shermon E.Lee)為藝術顧問,全面搜求東方美術名品。到20世紀60年代,洛克菲勒三世和他的妻子布蘭切特(Blanchette),成為亞洲和美國藝術最主要的收藏者。洛克菲勒三世認為自己在做一個藝術的暫時保管工作,最後,他所有的收集都會捐給公眾。

1978年,洛克菲勒三世趕著出席紐約近代美術館理事會,途中遭16歲無照駕駛少年開車撞擊,不幸車禍喪生。洛克菲勒家族累世囤聚財富,無以計數,富可敵國,財力足以買下戰後當時整個東京市。洛克菲勒三世並不像他的美國收藏前輩佛利爾或布朗德奇那樣,將目標放在成立美術館上,他有意透過典範名品的代表性收藏,實質促進文化交流的背景認知。

1978年洛克菲勒三世去世後,他的夫人將兩人30年心血集藏的Gem-Like Collections、258件亞洲文物精華名品,包括中國官窯瓷器,印度、東南亞雕塑,日本浮世繪版畫、織品等,捐贈給他一手創立的亞洲協會,經由公開展示,讓世人窺究不同國別亞洲世界各時代的藝術臻品。

建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城中,位於曼哈頓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間),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與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法國蓬皮杜國家文化和藝術中心等齊名。博物館最初以展示繪畫作品為主,後來展品範圍漸漸擴大,包括雕塑,版畫,攝影,印刷品,商業設計,電影,建築,家具及裝置藝術等項目。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創建於1929年,建設者主要是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的妻子)、瑪莉·昆·蘇利文(Mary QuinnSullivan)與莉莉·布里斯(Lillie P.Bliss),營建和收藏品管理則主要由洛克菲勒家族財務支持,1940和50年代的背後支持者,就是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的兒子納爾遜·洛克菲勒,他亦曾稱此博物館小名為「媽媽的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經過80年歲月的洗禮,如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可以與大都會博物館相媲美,雖館藏少於後者,但在現代藝術領域裡,該館擁有較多重要的收藏,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現代藝術收藏之一。MoMA目前已擁有館藏個人作品超過15萬件、2萬多部電影以及4百萬幅電影劇照。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梵谷的《星空》、畢卡索的《亞威農的少女》、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莫奈的《睡蓮》、馬蒂斯的《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塞尚的《沐浴者》等。

梵谷 《星空》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畢卡索 《亞威農的少女》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莫奈 《睡蓮》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達利 《記憶的永恆》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馬蒂斯 《舞》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塞尚 《沐浴者》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此外還有不少美國現代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如傑克森·波洛克、喬治亞·歐姬芙、辛蒂·雪曼、愛德華·霍普、安迪·沃荷、尚·米榭·巴斯奇亞、岑克·克羅斯、雷夫·巴格許與賈斯培·瓊斯。現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將攝影藝術納入館藏的重要機構,收入了不少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傑作,並將這一範圍擴展到電影領域,使MOMA成為美國電影與影片收藏的重鎮。而這一切得益於其背後的一個傳奇家族——洛克菲勒家族。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安迪·沃荷作品

結語

引用:「「所有這些曾賦予我與佩吉無比愉悅的藏品將終於能再度與世人分享。如同它們陪伴我們的過去數十載一樣,我們希望它們將會帶給新藏家同樣的滿足與歡欣。」 —— 大衛·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堪稱傳奇!他們在藝術方面的世代努力,不僅使自己的子孫和家族從中得益,更對美國民眾的藝術教育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那些藏品雖然動人,但洛克菲勒夫婦卻從未想過要獨佔它們。幾十年間,他們一直將藝術收藏與公益事業緊密相連,並在離世後依然延續著曾經的承諾,讓錢與物回歸社會,將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精神代代珍藏

安妮感言 :

古陶瓷是富有生命和靈魂的,而父親傾其一生都在研究和保護這些無限生命,並陶醉其中。從他自幼在城牆根下與古瓷碎片的結緣,到他後來數年如一日的「撿瓷片找老師」父親常說每一個瓷片都是一位老師,以及兢兢業業的為文物部門及各大博物館徵集挽救的諸多「國寶」,後來到古陶瓷泰斗耿寶昌老師身邊協助著書立說,整理故宮倉庫,以及跟隨老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觀萬件物」踏遍全國各地窯址,並共同完成「明清瓷器鑑定」一書共六十萬文字寫作與整理,前後連改版歷經八年之久。後又舉家移居到世界集散地香港經營古玩店,親身經歷見證了古董流散的最輝煌時期,以及踏遍了美日歐台等世界各地市場,見證了數不盡的海外流失珍寶,很多是從清朝八國聯軍時期就流失到歐洲各國的無數瑰寶,以及二戰時期美國沒有參與戰爭,國力強大,這些瑰寶又輾轉從歐洲各國流散到了美國各個角落,還有流失到日本的海量珍寶,數年間踏遍海外尋寶征途,父親攜我有幸參與徵集並回流了古董近數十萬件,其中精品近萬件,期間於2004年受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我父女在紐約蘇富比春拍成功競投四件國寶,經查史料乃圓明園流失之寶物,歷盡磨難周折,最終安全運抵中國,這四件國寶國家分別調撥給了故宮博物院,歷博,首博。

經歷積累了這些海外的寶貴經驗之後,父親又重回故國,開啟了他八年的「尋寶」欄目之旅,期間錄製逾三百期的節目,寫下「尋寶筆記」近百本,並潛心鑽研出了自己的「丘氏微觀鑑定法」上百種,從古人的工藝和工具研究入手,運用了力學,機械,化學,物理,等各項原理,八年來踏足民間,到訪過幾百個城市及城鎮,深入了解到民間流散的情況,經歷了這個最大規模也是此世紀最後一次的「大開發大挖掘的時代」閱寶無數,救寶無數,父親為了呼籲大家對這些古陶瓷的保護,曾多次在萬人演講大會上激動的亮出他用心和血淚寫下的四字箴言「救瓷一命」書法,台下觀眾藏友無不感慨的鼓掌落淚。

人生短暫,古物永恆,暫得於己,快然自足。古物流傳至今無不經歷了歷史滄桑,傳遞、輪迴,重新置價,週而復始,生生不息。而我們於有生之年,能夠有機緣見到這麼多精美有價值的古物,實屬難得。因此每一位收藏人都應有著保護好和傳承它們的使命,也應追求更多精神層面的意義,這才真正是一種享受、受益。也要有著「過眼既是擁有」的心態,不要被物所困,所累!每年在世界各地大拍上能夠欣賞和上手這些稀世珍寶並與之留影,足矣!作為一名旅居海外收藏保護傳承的使者,受父親的影響和薰陶,我也會追隨父親的腳步傾其一生,不斷的探索追求和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歸宿,我一直對父親說,希望將大部分古陶瓷捐贈出去,讓他們找到各自的歸宿,這樣才能夠有傳承,有意義。

更新于 2019-12-23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