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价值五百万的问题,看看专家是怎么回答的?(下篇)

 老王abcd 2021-04-11

作为中国民间第一智库,智纲智库(ID:wzggzswx)主要业务方向就是战略咨询。作为历届智纲智库大会的压轴环节,来自智纲智库五家战略中心的12位从业时间超过十年的咨询专家全部登台亮相,现场回答观众们的问题。

从乡村振兴到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破局,从中医药发展助力大健康产业布局、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到大湾区城市更新,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机遇到5G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场内外观众的提问涉及领域广泛,智库专家们从自身丰富战略咨询经验出发,结合智库27年咨询、实践沉淀的战略方法论一一做出或深刻、或详实、或专业的解答,为大会增添了浓厚的思想性和前瞻性,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图片

图片

提问:您好,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向这个领域转型,房地产,旅游公司、设计装修企业都在做文旅,但多是以文旅的帽子行经济开发之实,请问智库如何看待文旅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回答人:周东春 智纲智库深圳中心总经理

图片

智纲智库(ID:wzggzswx)认为,文旅行业未来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很多文旅企业还是地产思维为主导,以地产养文旅,而文旅本身缺乏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问题核心所在。如何让文旅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造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看好文旅,这是吃饱了撑的时代,这是一个玩出来的产业。

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重要阶段,现在不缺消费力,缺好的文旅产品。现在的消费者都是见多识广,很多都成了“专家型消费者”。所以,传统文旅产业很难再打动人。未来人们对好产品、新事物有极强消费欲望,未来的文旅要有创新力和生命力才能打动人吸引人。

其次,好的文旅项目要有灵魂,很多项目有形无魂,这是需要思考的战略问题。

在找魂的基础上,做到主题和产品极度创新,是未来突破的重点。例如,新西兰极致的户外运动体验、精神层面的研学体验、网红效应的野奢度假等。通过打造出奇出彩出色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或IP开发,让人愿意来、专程来、重复来才是创造超级旅游吸引物的关键。

再次,文旅项目的模式要不断迭代,要去地产化思维,以旅游产业运营,让项目产生自我造血能力。

好的旅游项目要观光、休闲、体验三位一体,既有观光价值,又有休闲内容,还要有超级体验,产生多元化收益。最终还是要把游客留下来,将流量变留量,最后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中心。让投资客和游客真正实现生活、生意、生命的三生有幸的新生活方式。

最后,自媒体、抖音、网红直播等新营销,是未来文旅传播的重要渠道,怎样利用好新媒体新渠道让大家快速了解你,发现你的特色,从网红打卡地变成长红生活地,是未来新营销要做的重要突破。这一点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总之,未来文旅的还有几点热点值得关注: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文旅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文旅IP开发、以亲子研学为主的文教旅游、以养老养生为主的康养旅游、传统旅游景区的升级探索。无论哪方面的文旅产业都需要找魂和创新,使其一枝独秀,从而一鸣惊人。

图片

提问: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请问针对万亿的礼品市场,有什么策略可以打造一家平台型的礼品公司。这个赛道有机会吗?

回答人:金凌冰 智纲智库广州中心总经理

图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个概念值得我们探讨:礼品的本质是什么?

《说文》里对于“礼”的解释是: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因此,礼品就成了人们感情交流的纽带,礼品是文明的发展产物,更是人品的延续,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感化别人,抚慰他人,激励他人,可以取得收益,获得受益,化解恩怨,增进情感,可以显示知识,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扩大个人影响,抒发个人抱负等等。

礼品这个赛道虽然一个竞争红海,但却是个刚需行业,要在这个赛道上保持持续竞争力,核心在于“价值发现”,比如本次大会的赞助商燕之屋,他们会说“男人送茅台、女人送燕窝”。也就是说首先是要明确送这礼的价值在哪里?

礼品在节日、公关、福利等等方面的消费量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的。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引发礼品市场销售量扩大,收入增加。

礼品行业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生机勃勃。但是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力、品牌集中度不高也正是这个行业的问题所在。今天要消费者说出一两家著名的礼品公司恐怕很难,所以行业机会还是有的。

礼品要搞成平台,应该与公关活动全链条解决方案结合,当不知道送什么礼困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我们今天谈“平台”,不是看平台怎么样,而是看平台上聚集的资源怎么样,这些资源能不能帮你节省各种成本、长期产生作用、最后带来订单和利润。对于礼品而言,也不例外。

图片

提问:您好,我有一个短视频领域的问题,短视频行业随着5G时代,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各种行业、企业都在布局短视频,抢赛道,抓流量,请问在短视频领域竞争已经很白热化的情况下,对于一家新成立的MCN机构,如何发展超车?谢谢

回答人:胡江川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高级项目经理

图片

· 看趋势:图文格局固定,短视频走过野蛮增长,MCN机构从做业务到做价值

目前数字内容产业呈现几大特征:流量固化、增长见顶、内容同质化、商业模式固定、腰部红海竞争,但短视频行业作为以内容为核心,兼具咨询、传媒、营销、电商等各种属性的综合载体,消费端日益增长的内容需求决定了行业良性发展的趋势。

而MCN机构作为链接内容、主播、供应链、消费者等行业主体的枢纽性节点,必须打破“流量-转化”传统路径,在“数字化内容产业”中寻找自身独特价值。

· 选平台:平台生态决定内容生态,“视频号”红利尚余,流量挖掘空间大

MCN依附平台存在,平台内容基本以图文、长短视频、直播、音频形式为主,而各平台受众、核心内容、策略打法不一,MCN在选择合作平台时必须在内容、形式上有所侧重。

目前抖音、快手、b站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内容格局,各自平台的流量增长、商业模式也趋于成熟,而微信视频号作为新晋内容平台,有流量、有机制,在微信构筑“微信号+公众号+图文视频直播+电商”的完整闭环下,新晋MCN可以根据视频号平台特性,挖掘可能的流量空间。

· 定打法:作为新晋MCN机构,结合自有资源与行业经验,审慎决策、勿追风口

MCN机构本质上作为一个链接各方主体的价值枢纽,必须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资本实力、行业经验,聚焦可能的价值突破方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 营销服务。如构美,依托MCN主播,覆盖各类电商平台,为品牌主提供整套的品牌营销方案。

  • 供应链管理。如谦寻,依托主播优势,向上游延伸整合供应链资源,打造衔接品牌与主播的供应链基地。

  • 建立自有品牌。如辛有志严选,向上整合供应链,品牌家族式主播群,聚焦直播电商。

  • 垂直赛道深耕。如美芽,深耕美妆领域,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构建美妆IP矩阵,打造美妆时尚媒体。

  • 强化IP运营。如微念,在文化运营领域,通过李子柒IP展现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围绕IP打造衍生品“李子柒”。

  • 培训业务。如畅所欲言,聚焦短视频领域,帮助创业者快速入行,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 战略建议:从实际的运营的角度来看,行业竞争极度激烈,前期投入成本大,作为刚刚介入行业的初创型公司,如果没有相关从业经验、行业资源及资本支持,不建议追风口,进入MCN领域。

图片

提问:社区团购的几个巨头:拼多多,美团买菜,滴滴橙心买菜,盒马生鲜,被国家直接点名,不要惦记那几捆白菜,科技的空间是星辰大海,并且各自罚款资本垄断。请问如何看待社区团购和餐厅的食材供应?企业应该怎么做?

回答人:胡江川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高级项目经理

社区团购几大互联网巨头被点名,其核心原因在于“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也就是科技应放眼星辰大海,不应去争抢眼前的流量。

而针对社区团购模式本身会不会对我国农产品长期沉淀的流通体系造成颠覆式影响,其实并不见得,社区团购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共生共存,企业也只需要抓住农产品流通的本质规律即可。

社区团购其实并非新兴的生鲜电商模式,早在2016年时就已在长沙萌芽,2018年红杉中国等一线创投机构开始入局,而真正让社区团购进入普通大众视野的还是在疫情期间:一方面,线下商业遭受冲击,生鲜电商的到家服务确实成为了消费者首选;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社区团购模式在资本市场也表现亮眼,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探索社区团购的生鲜来源,确实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上游产地,但大多数仍来源于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城市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大型商超、供应链企业等。

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也就是城市“菜篮子”工程——一级农批市场,他们经手了在地区域80%的农产品交易,是从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到生鲜电商、超市菜场等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中心主体,是最普遍的农产品流通路径。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无人问津,一级农批市场里商户的开业率却保持在98%以上,部分品类的销量不降反升。

目前,大量依托于“一级农批市场”一站式低成本集采优势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型企业正大量崛起,生鲜电商、大型商超后台等均在此创新探索。集成需求、集中采购,向上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向下精准对接需求,打造现代农产品的高效供应链。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把握农产品流通的本质规律是重中之重,但对于新经济、新业态也要融合企业的核心能力,运用互联网科技去积极探索,或许还能反哺中国的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

如果企业能够真正平衡好农产品流通的“变”与“不变”,为市场创造价值,市场也定会给予反馈。

图片

提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我想问两地如何“唱”如何“建”?

回答人:张志宇 智纲智库成都中心总经理

图片

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人口最稠密、产业最集中的区域。成都与重庆是西南地区仅有的两座超级城市,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相爱相杀了三千余年,谁也离不开谁。

这两座城市,也都和智纲智库有很深的渊源。在我们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像一幅巴蜀太极图。

要画好这幅太极图,实现国家赋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最大的挑战在于打破行政框架,多层面、全方位地构建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我们认为,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共建和协作:

第一,共建一体高效的交通圈。成渝两地直线距离超过200km,要形成双城经济圈,首要前提就是交通一体化。通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道、城市公交等等方式,编织发达高效的交通网络,将两大城市以及连绵带、辐射区的中小城市融为一体。

第二,共建差异协同的产业圈。经过多年发展,成渝两地产业基础都不差,任何一个产业都有条件发展成产业集群。未来需进一步结合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形成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的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共建同城共享的生活圈。烟火成都、江湖重庆,成渝两地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吸引力。两地如果能在医疗、教育、养老、置业、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同城共享,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要素聚集。

第四,共建五湖四海的朋友圈。成渝建圈还必须跳出西南一隅,利用蓉欧铁路、渝新欧铁路、中尼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对外开放通道及载体,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大循环。

图片

提问:学校有“校内托”,纯托管的小作坊被市场淘汰,未来转型做教育是趋势:晚辅导和专业课,这是考察北上广深等地方得出的结论,请问智纲智库对托管教育行业趋势是如何看待的?谢谢。

回答人:云亮 纲本建业总经理

图片

托管教育是教育培训领域的一个辅助型的,补充型的细分行业,比较狭窄,容易被挤压,被边缘化,受学校、教育政策影响也比较大。最近政府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开始整顿,也波及到托管教育行业。做这个行业要认真去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这个核心能力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被你托管的这段时间变得有价值,意味着要理解孩子、家长这两个层面的需求。否则只是帮孩子去应付作业,提供餐食、照顾,这仅仅是一个助教和保姆性质的工作,可替代性大而竞争力不强。

托管过程中,在完成作业辅导这些常规服务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供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压力越大,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成长渴望越强烈,素质教育并非一定要用课堂或作业的方式,而更多的是在各种体验式的活动、沟通,交流中间,让孩子切身感受得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责任承担、情绪管理、研究精神和学习方法这些素质化成长。

举个例子,我曾经看到一个乡村公益教育机构,为不擅沟通的乡村孩子提供沟通、交流的小组游戏训练,根据小学生的接受度,他们把每个训练项目控制在10-15分钟完成。这些素质教育的成长,远远不是课堂和作业所能给予,但又是每个孩子成长必需的训练。目前的情况是学校不教,家长不懂。这是托管教育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空间。

如果具备了在短短的托管时间里,以体验性的方式导入素质教育这一能力,就会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培育了机构自己的素质教育产品;二是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并得到孩子的认同,这就意味着你占据了了客户的心智。

局限于托管未必是一个教育机构的长远之道,托管教育核心价值在于:如何去把握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提供学校未能提供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一旦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它就不容易被边缘化,即使政策有变化,或者市场因素有变动,也可以依托核心竞争力。在更大的空间里持续发展。

图片

提问:大家观察到现在社会少子化现象蛮普遍,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如何应对?

回答人:云亮 纲本建业总经理

多子多福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农耕时代,多子意味着高密度劳动力投入,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农耕时代孩子夭折率高,多子有助于提高成长效率。

工业化时代,多子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占有和利用,家族内部丰富的人脉关系也有助于家族发展机会的放大。

今天这两个因素逐渐都消除,个人成长对家庭和依赖减少,家庭维系不再依赖多子效益。多子未必多福反而可能事多累多,特别是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高,导致抚育孩子成本越来越高。

西方欧美国家,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出现后,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去鼓励生育,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成效并不大。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少子化的困局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和消费力不足。解决少子化的问题,首先的考虑当然是鼓励生育,包括两个领域:降低生育成本,同时降低成长成本,这些都很重要,但从欧洲和日韩经验看来并非根本策略,因为家庭多子动力不足,而孩子成长的综合成本过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在西方国家除了鼓励生育,更多的采用移民政策来补充劳动力。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移民目的地,因此受益良多。欧洲宁愿接受引起无数社会矛盾的穆斯林移民。难民政策背后,不仅仅是人道主义,更重要的需求在于从这些落后国家引进大规模劳动力来从事那些低端就业岗位。

中国现在尚未推出鼓励国际移民政策,但我认为导入合适的国际移民,将会是未来解决低生育率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重要策略。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移民中国意向的人口已经达到900万人,而中国已经接纳的正式移民不过数十万,这与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稳定、持续并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目前已经呈现出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从国际移民来源地向国际移民目的地转型。

此外,还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化解决方式,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替代大量低端岗位,这是最终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以更大的社会保障能力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终极化解决之道。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个领域,国家已经给出了很多政策鼓励,在此就不多说了。

总之,第一对生育和成长的鼓励,第二是国际移民,但更具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三管齐下,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

图片

提问:大家共识上认为中国从人口红利转到人才红利阶段,同时也伴随着国力增强国家崛起现象,那么请问这个趋势大概什么时候可能会达到顶峰?

回答人:周媛 智纲智库北京中心副总经理

图片

上一轮中国经济发展,抓住了两个重大的机遇,使我们的人口红利得到极大的释放。一个是,赶上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通过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承接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成功嵌入全球产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另外一个,就是搭上互联网经济的快车,互联网经济是规模经济,中国的巨量人口成为互联网经济应用的广阔市场。

今天的中国,赶上产业转移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品牌、渠道等产业链高端转型;互联网经济也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同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科技创新,这是立国之本。这些背后的发展,很关键的是人才竞争,人才具有把知识转成技术和产品的卓越能力。

那么,人才红利怎么体现?人才从何处来?

第一,横向来看,未来中国需要的人才,一定不只局限在国内,中国的开放只会越来越大,应该向全世界敞开怀抱,吸引的是全世界的人才,就像美国的发展,是全世界顶尖人才的才智贡献。未来中国要创造令全世界向往的“中国梦”,打造自身吸引力,这背后是更开放的市场、更包容的文化、更具吸引力的体制机制。

第二,纵向来看,人才是跟时代需求同步的,是与时俱进的人才,这背后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环境也要与时俱进,要注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与生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转化机制、更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等等。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人才是要内生+外引,突破时空限制的。所以人口红利有天花板,但人才红利不会。

但是,作为发展并不均衡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在强调红利这个效率维度的同时,还要看到社会稳定、民生、就业等公平维度,看不见的非增长性要素可能是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