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

 木香草堂 2021-04-11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存在着两条路径:即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化和内驱式的教师专业自我发展。前者是指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后者则是指教师个体的自我完善与自主发展,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以往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以外控式教师专业化为切入点进行的,而本文着重探讨的则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

1、自我意识: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及水平的意识和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30年的教师生涯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2、自我规划: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教师从入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急盼成功的愿望,同时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学生?”“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学生?”等等。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学生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学生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学生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3、自我反思: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和描述。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它既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它是教师超越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教师的思考和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次,而成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众所周知,专业知识是建立在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不能对自身经验进行积极的体验和反思,经验对专业知识的增长就不会有多大贡献。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一些情境化、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领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育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札记的撰写比较随意,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例如,在一堂课中,你认为最精彩和最糟糕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等等。每天花几十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做出反思和回答,不管简要还是详细,这些答案对加深教学的理解,对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求得改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撰写反思札记看作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将十分有助于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

4、成就动机: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

成就动机是指由成就欲望转化而来的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是激发人们通往成功的一种内在机制和推动力量。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成就动机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来兰在研究中发现: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工作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成就动机高者工作成绩优于成就动机低者;成就动机与抱负水平成正相关;成就动机水平高者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同样从事教师这样的职业,甚至在同一所学校里,高成就动机的教师往往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就会快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高些;而低成就动机则会使教师倾向于为他们确立的低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相应地就会慢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低些。因此,一名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即是否具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有研究人员曾经对上海市优秀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具体表现为他们对学生的信任和挚爱、对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他们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动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长年累月地积极工作,积累各种实践经验和情景性知识,使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表现出很高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由此可见,有了较高的成就动机,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就有可能在专业上获得较快较高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