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金色年华554 2021-04-11

——印度与其他邻国之间的关系④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伊朗高原像两道天然的“墙”,把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隔绝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这片土地的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这里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印度是这片相对封闭的“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后来遭到西方的殖民统治,再到后来实现了独立。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南亚次大陆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共有9个邻国,分别是中国、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除了与中国关系紧张、与巴基斯坦势同水火以外,印度与其他邻国之间的关系怎样呢?其实,也都不太融洽。印度虽然与接壤的国家山水相连,在历史、文化、宗教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作为南亚次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印度把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势必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我们之前讲过了印度与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三个邻国的关系,今天来讲讲印度与不丹的关系。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不丹的地势图

不丹,原为吐蕃王朝属地,9世纪成为独立部落,18世纪后期起遭英国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不丹国土狭小,38394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2.3个北京市,而且95%都是山地,基本上没法利用。不丹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内陆国家,所以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那里的高峰海拔都在6000到7000米以上。多山又狭小的国土使不丹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然而不丹这个内陆小国只有印度和中国两个邻国,机场也只有一个,空中交通也不顺畅。在这种情况下,不丹只有两个选择:中国和印度。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不丹的国土95%都是山地

不丹与中国关系良好,但未建交,边境线也未划定。不丹原是中国领土,清朝时才分裂出去,深受中国藏族文化影响,且中国和不丹的边境区多为人迹罕至的山地,边境线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不丹与中国之间的交通极为不便,山区交通仍以马、牛、骡为主要运输工具,河流虽多但水小流急,无法航行。因此,不丹很自然地与南面的印度交往密切。不丹的地势北高南低,从北至南,逐渐下降,分为北部高山区、中部河谷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区,相对而言,靠印度一侧的交通便利多了。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山地的交通自古就不方便

不丹与印度接壤的地带,交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北部优越的多,且与印度人口密集区域距离不远。20世纪60年代修建了连接不丹与印度的公路网,终于结束了不丹与世隔绝的状态,但这也使得不丹只能越来越依赖印度。1949年8月8日,趁着中国无暇他顾,印度与不丹签订了《印度不丹永久和平友好条约》,该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方面接受印度政府的指导“。这个所谓的”友好条约“实际上把不丹王国纳入印度的藩属国,也导致不丹与中国之间至今未建立外交。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控制越来越引起不丹国王的不满,1960年1月,不丹国王旺楚克表示:“不丹是一个独立国家,有权处理自己的外交事务。”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3年,不丹加入不结盟运动;1979年起,不丹开始要求修改《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丹陆续与不少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切都是抗争印度的表现。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不丹第一代国王乌颜 . 旺楚克以及两位妻子

另一方面,印度一直梦想着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尼赫鲁曾经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印度以她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印度的这种抱负就是霸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思想基础。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明显的不平等当然会引起主权国家的不满。于是,印度改变策略,改走经济控制路线,利用不丹的地理劣势和交通不便,大打经济援助“牌”。印度的策略是先退一步,2007年2月8日,不丹第五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与印度签署了经过修订的《不印友好条约》,“新条约”规定,不丹可以自主决定外交事务而不再接受印度的“指导”;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非杀伤性武器装备而无需得到印度的许可;印不两国在重大国家利益上相互合作;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有损另一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等。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印度总理辛格

在完成了形式上的平等后,印度充分利用不丹在经济发展上必需依赖外援的天然劣势,加大了对不丹的投资。2008年,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不丹,为不丹对外贸易开放了16个进出点,并在不丹修建了一座水电站大坝,这极大促进了不丹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作为不丹唯一交通便利的邻国,印度成为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2010年)。而中国与不丹之间,并无实质性的经济往来。

难逃的魔掌,不丹对印度的无奈

旅游业是不丹重点发展的产业

当前,风景独特的不丹王国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然而工农业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多山的内陆小国,想要融入现代社会仅靠自给自足的发展,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这时又碰上有“称霸”野心的南亚唯一大国,其结果可想而知。印度把不丹看成是自己的藩属国,不允许其他国家靠近,不丹虽然也抗争过,最终却难逃被控制的魔掌。不丹王国的无奈说明,地理因素会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地大物博确实是一种优势,这可以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而不必看别人的眼色。

参考文献:

1、《列国志·印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百度相关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