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沫若挽鲁迅二联赏析 丁茂远 浙江杭州

 文山书院 2021-04-11

图片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赏析:这两副挽联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一生写了大量小说、杂文,有《鲁迅全集》传世。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病逝世。郭沫若当时在日本,闻讯后十分悲痛,连续著文、撰联表示哀悼。

      第一副挽联写于惊闻噩耗的当天晚上,同时还写了一篇悼念文章,题为《民族的杰作一一悼唁鲁迅先生》。

     上联即对鲁迅之死表示沉痛哀悼,并将鲁迅与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并列,以充分肯定其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方悬四月,刚刚相隔四个月。叠坠双星,相继坠落了两颗大星。郭沫若在《民族的杰作》一文中指出:“接到高尔基死耗时是6月19日的清晨,那时天在下雨。接到鲁迅死耗的今天是10月19日,也微微地下着秋雨。“”仅仅相隔四个月,接连失坠了两个宏朗的大星。东亚西欧,指中苏两国及亚欧各国人民。苏联地处欧洲,在西;中国地处亚洲,在东,故云。这里是说,亚洲和欧洲的人民都在为两位大文豪的逝世同声哀悼一起落泪。陨

(yǚn)泪,即落泪。

     下联首先点明自己与鲁迅的关系。二心,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这里借指鲁迅所有作品。作者声称自己怀着崇敬钦佩的心情诵读鲁迅的作品,遗憾的

是未曾见过鲁迅一面。后在文章中多次谈到自己与鲁迅“不曾有过直接的接触—这在我是莫大遗憾”。南天北地,意近“东亚西欧”。中国与苏联的相对位置,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末句意谓,各地人民都在招魂,亦即希望鲁迅先生魂兮归来。

第二副挽联为郭沫若代表质文社同人所书,附有“鲁迅先生千古,质文社同人哀挽”字样。质文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旅日支部办的一个杂志社,先后出版

过《杂文》、《质文》杂志。

     此联对于鲁迅一生提倡文字改革的功绩和文学创作的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过:“倘要中国的文化一同向上,就必须提倡大众语、大众化,而且书法更必须拉丁化。”因此联中特别强调,鲁迅平生功业尤其表现在倡导汉字书写拉丁化。阿Q,指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对此推崇备至,认为可以数得上是绝代少有的文章。 

     这两副挽联,内容各有侧重,前者突出政治角度与总体评价,后者偏于对文化事业的贡献。用语质朴自然,感情真挚诚恳,评价公允精当,显得真切感人。

     本文原载商务印书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士对联赏析辞典》,作者:丁茂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