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天堂,颠覆味蕾的新疆 图文
羽佳zm 吃,对于我来说,一直以来是既恨又爱。不是故作矫情拉仇恨,而是天生不得已。恨的时候,恨不得喜闻诺 贝尔获奖者发明了一种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每日三餐食物并有品质地支撑生命的延续。爱的时候,所有美食 把身体装得不敢张嘴,生怕一张嘴就能被人发现喉咙里来不及消化的美食…… 这爱恨交加的矛盾,源于对美食的偏好及忌讳,又不便常常记挂,于是乎始终含蓄深沉地对待。 直到《舌尖上的中国》问世,让美食成为高调看待的事物。 吃,俨然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 直到去了新疆的北疆,继而一路南下,翻越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一下子竟然颠覆了敏感的味蕾。 在新疆享用美食,只需观察挑选和等待,那种等待,有种迫不及待的翘望、期盼感,如同期盼心爱郎君姗姗 来迟的焦虑和火热。所有欲望来自于第一次尝试与难忘。 原本不喜肉食者,到了新疆,则完全改变。尤其喜欢新疆各类烤肉,比如烤肉串、馕坑肉(“吐努尔咯瓦甫”, 维吾尔族语,馕坑肉的意思),那些新鲜的食材加上天然配置的调料,那口感就像第一次领略新疆的景色一 样,有种迷恋、有种陶醉,还有种说不出的感恩。  大块大块的羊肉,豪情满怀。解馋解饱,诱惑不在话下。  烤肉包,外焦里香。

 如此绵绸的酸奶,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竟然成了餐桌上最地道最美味的蘸料。吃得内心澎湃,感慨万千。 友情,跨地域,被温暖祥和包围。  红柳烤肉,远近闻名,已经成了新疆的招牌。除了肉块一如既往的大块头,还有特制的香味,以及趁热吃的 外焦里嫩充满树枝香气的悠远。     精致美食和粗狂美食,同样诱人。 
  说起新疆的馕,不吃不知道,不看不知道,原来那么多品种,大街小巷,堆积如山,气象万千,就像一幅画、 一首歌,不需吆喝,足以吸人眼球,进而大快朵颐。尤其远行军,最佳必选口粮。有大到如车轮的馕,有小到 如拳头的馕,有实心的、空心的,带馅的、无馅的,有厚的、薄的,脆的、绵的、焦香的、咸香的,恨不得统 统收进囊中,毫无保留之嫌。  烤肉包,喀什著名小吃。    轮胎馕,南疆最大的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