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注《伤寒论》之桂枝汤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1-04-11
图片

桂枝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图片

【提要】

桂枝汤的组成、煎服方法以及饮食禁忌。

【注释】

“擘”:用手掰开。

“㕮咀”: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用其它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但仍用此名。

“须臾”:衡量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有学者引用古代梵典《僧只律》中“须臾”的概念,认为“须臾”等于约48分钟,此说不足为信,已有学者(乔琦《“须臾”本义辨析》)进行反驳。

“啜”:饮,吃。

“一时许”:差不多一个时辰,即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小促其间”:稍微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周时”:一昼夜。

“五辛”:指大蒜、小蒜、韭(韭菜)、胡荽(香菜)、芸苔(油菜花)。(《本草纲目》)

【译文】

上面的五味药,将桂枝、白芍和炙甘草用口咬碎,生姜切片,大枣掰开,加入七升水,微火煮至三升,将药渣倒掉,温度合适时服用一升。服药后,过一会再饮热稀粥一升,增强药力,盖上衣被保温一个时辰左右,能够遍身微微汗出是最好的,不能让汗出如流水一般,疾病必然不能祛除。如果服药一次后病情痊愈,停止服药,不必将一剂药全部服完;如果服药后不出汗,再次按照前面的方法服药;如果服完第二次还未出汗,那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半天的时间内将三升药物全部服尽。(有学者认为在太阳病欲解时,即巳时到未时,将三次药物服完效果最佳)

如果病情危重,采用日一次夜一次的服法,观察一昼夜。一剂药物服完后,病证仍在存在,再服第二剂,如此可以服到二剂或三剂。

服药期间禁忌生冷食物,禁忌黏腻难以消化的食物,禁忌肉食油面等油腻食物,禁忌五辛等辛味食物,禁忌酒水奶酪等滋腻助湿的食物,禁忌腐败发酵、味道臭恶的食物。

【拓展】

1. 桂枝汤方后饮食禁忌的意义。

桂枝汤方后所注饮食禁忌,一直未被后人奉为经典,至今依然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顾阳气、保胃气”是《伤寒论》中重要的指导思想,生冷食物最易损伤脾胃阳气,所以列为禁忌之首。臭恶的食物,本就容易伤脾败胃,平素饮食就有应该减少摄食,疾病状态下应当禁食。

(2)人在疾病状态下,气血多被调动用于抵抗邪气,所以脾胃的消化能力会大幅下降,此时如果进食酒酪、粘滑、肉面等油腻且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饮食不化、痰湿内生,不仅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影响药物发挥功效,甚至会加速疾病的发展,导致病情更为复杂。

(3)辛味食物中,尤以五辛为最,最宜耗散人体正气,且辛温助热,也易耗伤津液,所以疾病状态下也应禁忌。

【方解】

桂枝汤是阴阳双补之剂,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助桂枝温阳发散,大枣助芍药补血生津,姜枣草合用以健脾和胃,加之药后啜粥以固营卫之本源也,正如张锡纯所言:“营卫原与胸中大气息息相通,而大气实为营卫内部之大都会,愚临证实验以来,见有大气虚者,其营卫即不能护卫于外而汗出淋漓,夫大气原赖水谷之气时时培养,观服桂枝汤者当啜热粥以助药力,此不惟助其速于出汗,实兼欲助胸中大气以固营卫之本源也” 。所以桂枝汤治疗杂病时起滋阴和阳,调和脾胃气血之功,治疗外感是有补营充卫,调和营卫之功。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理是补充新的营卫之气以取代旧的、混乱的营卫之气。

桂枝汤和麻黄汤中均有桂枝、甘草,取辛甘发散为阳之意,主要是补充卫气,无汗脉浮紧就需要加麻黄已开窍发汗,咳喘则配杏仁以宣肺平喘,即麻黄汤组方之义。如果有汗而脉浮缓或浮弱,属于营阴不足,就要用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以补充营阴,并且加入姜枣健脾胃之气,药后啜粥以补充水谷精微作为汗源。

太阳病外证未解,但脉象是浮弱脉,说明病人的体质是偏弱的,营卫之气素有不足,治疗也适宜使用桂枝汤。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